6月30日下午,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平陆运河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情况。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会上获悉,平陆运河已完成环评审批,为项目顺利落地提供重要支持。
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珠江—西江流域连接北部湾港的亿吨级水运交通大动脉。平陆运河沿线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敏感度较高,项目将以“河畅、水清、鱼翔、岸绿、景美、低碳”为目标,实施自然岸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沿河生态廊道,共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滨水经济带,构建“绿色和生态平陆运河”。
据悉,平陆运河沿线两岸原则上预留1公里的保留区用于建设生态廊道,保护沿线生物多样性,实施保护性开发。针对性地提出在运河越岭段布设动物通道,促进运河两岸间动物的自然交流;保留36处原河道的形态或形成的牛轭湖作为生态涵养区,最终形成“多廊+多点”景观格局,构建生物多样、丰富的运河生境。
此外,合理设置过鱼设施和鱼类增殖站。拟在平陆运河青年枢纽设置2个鱼道,为鱼类和水生生物提供洄游通道,恢复钦江的连通性,解决现有青年水闸鱼类洄游阻隔问题。并通过建设人工增殖放流站、开展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对鱼类损失进行补偿。
在红树林资源保护方面,据介绍,平陆运河现在的选址方案占用红树林湿地最少且对红树林湿地影响在可接受范围。根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平陆运河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将采取多项减缓环境影响的合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项目对周边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另外,在施工期将对影响区域开展红树林生态监测,并在运营期开展至少5年的跟踪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方式、时序,改进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对于项目建设占用的红树林湿地,将采用植株移植和新造林修复等方式,按占用面积的3倍实施异地修复,并开展5年管护,项目业主把恢复、监测等费用纳入概算,确保广西红树林保有量不因项目建设而减少。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