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又是一年高考季。今年是恢复高考45周年,回首过往,高考改变了一代代人的命运。在奔腾的时代洪流中,有着一个个鲜活的考生故事。你高考身处的时代是怎样的?属于你的高考记忆又是何种滋味?在此,我们以不同时代的高考故事,致敬高考,致敬奋斗!因为奋斗才是青春最好的模样。
相关新闻:
==============================================================
高考印记之上世纪70年代
讲述人:钟启泉
职业:广西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
高考年份:1977年
30岁盼来高考恢复,险与大学失之交臂
从恢复高考至今,已经45年,我家三代人(我、儿子、外孙)都通过高考上了大学。高考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也包括我的人生。
1977年10月21日,报纸上刊登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大家奔走相告,很多城乡居民自发放起了鞭炮。那年,我高中毕业已经11年,即将满30岁,在玉林县(现玉林市玉州区)教育局教研室工作。当时,我上有4个老人要照顾,下有一双儿女(大的5岁,小的3岁)要抚养。但妻子全力支持我参加高考,我决定给自己一次机会。
那个年代没有辅导资料和参考书,县招生办公室只印发了一份简单的《复习提纲》。我翻出尘封10年的高中笔记本和旧资料,又向邻居借来最新的高中课本。从得知恢复高考到同年12月参加考试,备考时间不到两个月,时间很紧。我那时正好被抽调下乡,驻村支援冬种和春耕生产工作。白天,跟社员一起下地劳动,晚上常常看书到凌晨一两点。
我报考的是文科,需要考语文、数学、政治、史地。其他科目还好,只是数学公式早已忘记。于是,我在墙上、蚊帐上贴满数学公式和整理的图表,走到哪背到哪。为了考试,我请了20天假专心复习。
1977年的高考,由各省(区)命题,我们当时没有选择题和填空题,都是问答题和解析题。我还记得那年广西高考作文共有两道题(任选一题),一道是“难忘的日子”,一道是“我们要继承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选了前一道。
1978年元旦后,高考成绩出来,我四科总成绩374分(满分400分),成绩很不错。当年,我第一志愿填的是北京大学哲学专业。录取期间,自治区招生办曾打电话征求我的意见,说我的成绩被北大哲学专业录取希望不大,建议改报古典文学专业,然而我对古典文学不感兴趣,便婉拒了。随后,直到1978年2月录取结束,我也没等来录取通知书。我暗自懊恼,没有上大学的缘份。
同年4月15日,我正在田里插秧,突然接到县招生办通知:务必在4月16日赶到南宁,到广西大学办理走读生补录手续。在77级同学入学上课两个月后,我和一批大龄高分考生,才正式进入广西大学读书。
我读的是西大中文系“理论写作专业”(后来改为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班上40、50、60年代出生的人都有,年龄跨度很大。班上有1/3的人已经参加工作,还有五六个像我一样已经结婚,我是班上年龄最大的。
1977年高考,是很多人命运的转折点,“出身”不好的人也可以凭知识改变命运,从那以后“读书无用论”一去不复返,我庆幸自己能成为1977年高考中的一员。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