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又是一年高考季。今年是恢复高考45周年,回首过往,高考改变了一代代人的命运。在奔腾的时代洪流中,有着一个个鲜活的考生故事。你高考身处的时代是怎样的?属于你的高考记忆又是何种滋味?在此,我们以不同时代的高考故事,致敬高考,致敬奋斗!因为奋斗才是青春最好的模样。
相关新闻:
=============================================================
高考印记之上世纪80年代
讲述人:陈柳宣
职业:大学教师
高考年份:1989年
高考主要考基础知识,读大学有饭菜票补助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1989年参加高考。虽然我的高考已远去三十多年,但想起那段高考岁月,依然记忆犹新。
上世纪80年代的高考不同年份有不同变化。我的姐姐1982年参加高考,她那会高考前还要预考,只有通过预考才能参加高考。到了我参加高考时,已经没有预考了,高中毕业生都可以直接参加高考。那个年代,考上大学被许多人认为是改变命运的方式,尤其对农家子弟而言,只有考出去才能跳出农门。
我是文科生,高考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六门科目,其中语文、数学满分各120分,其他科目满分100分。从试题类型来看,当年高考考题没有现在这么灵活多样,基础知识占比很大。由于对英语学习没有太重视,加上当时日常生活接触到英语的机会不多,能练习语感的条件非常有限。我当年英语高考成绩是六科里考得最差的,为此挺懊恼。后来,英语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到我儿子上学时,我就特别注重他的英语学习。
当年高考时间是7月7日~9日,因为是人工改卷,所以要等一个多月之后才能知道分数。我考了463分(未含加分),在武宣县算不错的成绩,还上了当地广播的高考新闻。那时高考填志愿都是手写的,考生自己领志愿表回家填。填志愿没人给你指导,想报读哪个学校全凭个人感觉。最后我填报了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并顺利被录取。
家里出了第一位大学生,父母都很高兴。报到那天,父亲亲自送我到桂林。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火车,心情挺激动。在大学的日子也过得充实而快乐,我是师范生,当时每个月有几十元菜票、15公斤饭票的补助。1993年我大学毕业,还是国家包分配工作。很多同学被分配到了大中专院校当老师,我们宿舍8个人,6个人被分配到了大中专,只有两个人被分配到了中学。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