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南宁三中历史教研组组长 李南
历史高考试题不仅注重考查考生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更以试题熏陶考生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距离高考还剩10天左右时间,考生要想高效复习并有所收获,可以尝试以下途径。
首先,所有学生都需要回归基础知识。高中历史知识体量大、历史概念丰富,复习资料除三本必修教材外,还引入了纲要教材,这导致考生回归教材基础知识的难度增大,将教材从头到尾翻阅一遍变得不切实际。因此借用高考真题进行规范训练,扫除知识盲区,就是掌握高考必备知识和考点的有效途径。
对于成绩薄弱考生,发现问题后有针对性地回归课本,理清史实来龙去脉、强化主干知识,便能有效提高作答正确率;对于学有余力的考生,发现问题后利用思维导图厘清史实及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形成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知识体系,是其增分的突破口。
其次,关注历史研究热点。根据社科院近期发布的“历史学研究十大学术关键词”和澳门大学的“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等学术信息可知,党史、古代基层治理、丝绸之路、文化认同、抗日战争、辛亥革命等是近期历史热点,结合历史教材,四史、国家治理模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知识模块,应成为复习重点。考生在最后阶段,建议将这些热点、考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不失为增分的另一突破口。
最后,在高考作答中,历史选择题可利用排除法和题干主旨凝练的技巧来解答,材料题可利用逐字逐句的阅读原则来分析。减少套用模板的作答方式,合理安排作答时间,定能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