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南宁二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 钟恺
临近高考,语文学科的复习可以围绕以下六点展开:
一、读。每天坚持读书,特别是对必背内容没有过关的同学,考前突击抢背可能效果更好;已背熟的同学,可以温故知新,更要深思其意。这里的读书除了教材,还包括下发的相关学习资料、时评文等。
二、看。系统整理试题,重点关注做错的题、丢分多的题,可以错题重做。发现薄弱点迅速查阅有关资料或笔记本。看的内容还包括笔记梳理、改错、经验总结。
三、练。学会选题精刷,每天可精选组合:比如语言运用题和论述类文本组合、语言运用题和文言文组合……动手是为了“保温”,保持“题感”,让解题质量和速度“不滑坡”。
四、备。高考前至少打磨5篇自己平时最好的文章;背诵10-15条名言;积累10-15则作文素材(试着多角度改写)。作文审题训练不能停,建议依次按照写题目、拟写论点、撰写提纲、标明素材的顺序训练。
五、准。注意规范答题,答题时要标注序号,讲究条理;学会概括分析,有理有据(运用术语,结合内容);答题要体现全面思考,要点齐全。
六、炼。备考阶段要锤炼心理素质,首先要自信;其次要沉稳;第三是应变,预想可能出现的题型变化、设想应对与化解之道。
此外,最后复习阶段要注重回归课本。语文偏弱的学生通过回归课本,强化对必备知识的记忆;语文好的学生通过回归课本,融通新老教材,融合必修选修,更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在对作文的复习上,相对薄弱的学生应加强积累写作素材,强化记忆;擅长写作的学生则要学会精准审题,全面理解命题者的意图。学生在收集作文素材时,应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反映现实,可关注家国情怀、中国故事、审美教育、创新精神、文化传承、“双减”政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写作话题;在命题形式上多关注名言类、寓言类、传统文化类、生活类、漫画类、时政类等类型的作文。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