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22年千锤百炼,他让壮刀古老技艺再现生机 | 广西守艺人·问新篇④

阅读数:54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陈诗圆 记者:刘豫/文 邹财麟/图
点击详情

在灿若星河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刀剑有着独特地位。随时代变迁,传统刀剑文化似乎只存在于武侠文学中的“江湖”,与现代社会渐行渐远。而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刀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冬鹏,20多年来依然坚持不懈地“锻造”着技艺,传承和发展广西壮刀文化,让其在新时代绽放出一缕复苏的曙光。

▲黄冬鹏展示他打造的壮刀。

痴迷刀剑缘起偶然

追溯壮刀文化,人们可以在世界文化遗产崇左花山岩画上发现古老的壮刀印记。岩画展示了壮族先民骆越人生动而又丰富的社会场景,画面中心看上去身材高大、装束特殊的正身人像,多为氏族或部落首领。他们佩戴的环首刀,再现了广西先民威武之风。

▲黄冬鹏的作品《凤鸣八桂》。

随着千年历史的变迁,壮刀的属性几经更改,制作技艺更是一度失传。曾经在电影制片厂从事道具工作的黄冬鹏,出于对传统刀剑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刀具锻造的执着研究,才将这一断代的制作技艺重拾并传承下来。

在远离喧嚣闹市的相思湖小镇壮刀王文创基地,记者见到了黄冬鹏。瘦削身材,留着一头长发的他,看上去倒是颇有几分武侠小说中“刀客”的味道。站在自己锻打的刀具作品之前,黄冬鹏细细回忆往事:“2000年,我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收到了一本国外出版的《刀王》杂志,从此,就迷上了刀剑文化。”

武侠小说里常有“一眼万年”的桥段,黄冬鹏的刀剑人生也是如此。一头扎进刀具锻造技艺世界中的他,再回首,已是22年光景。

重拾技艺再现生机

想要重拾壮刀制作技艺,就得抱着“豁出去”的心态。2007年,黄冬鹏辞掉工作,一边潜心研读文献,一边反复练习提高锻打技术,只为能重造那把令人满意的壮刀,同时也期盼着能借壮刀将壮族先民勤劳勇敢的意志传承下去。

黄冬鹏告诉记者,壮刀与一般刀具相比,在形制上有着别具一格的特色。“我们的壮族先民主要居住在山林中,灌木丛生,山石巨大,曾经作为劳作工具的壮刀,就要起到开伐的作用。”所以,壮刀讲究刀口平直开阔,多为短柄利刃,展现“手起刀落把路开”的豪迈之情。

▲黄冬鹏打磨刀具。

在制作材质上,据考证,古时壮刀多为青铜、铁器制作。为了能让壮刀更符合当下的设计审美和使用需求,黄冬鹏使用的是花纹钢——用高碳钢、低碳钢纯手工混合锻造而成。这样的材质再加以黄冬鹏的折叠锻打技术,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交织纹路,刀峰之上,冷兵器独特的美散发得淋漓尽致。

这些年来,黄冬鹏参考史料,再加以设计,先后创作了《壮刀王》《环首壮刀》等壮刀作品,在广西乃至全国的工艺美术评比中斩获几十项大奖。壮刀在黄冬鹏的手上,再次展现了无限生机。

▲黄冬鹏获得“百鹤金鼎奖”的作品《壮刀·盛世华章》。

“守艺需要不断创新

花纹钢的锻打技术难度不小。要将两种含碳量不同、沸点不一的材质折叠锻打到一起,需要制刀者掌握高超的技术水平,同时也会耗费很多的精力。因为长时间盯着炉火,黄冬鹏的视力一度受到严重损害。这些付出在他看来不值一提,如今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壮刀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正如折叠锻打需要将两种不同材质结合起来一样,壮刀的发展,也需要在“守旧”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才能走得长远。

▲ 厨刀。

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为了传承壮刀制作技艺,黄冬鹏收了不少徒弟,但是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却不多。党壮鑫从2016年加入黄冬鹏的工作室至今,是目前依旧坚持陪着师傅走在壮刀制作技艺发展创新路上的一个徒弟。“我们考虑将壮刀与横县鱼生结合,推出‘联名款’,让壮刀不只是作为工艺品摆在橱窗里,而是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我们还考虑推出裁纸刀等文创系列产品,让大家了解到,壮刀也可以‘小而美’……”

▲黄冬鹏与徒弟研究制刀技艺。

说起壮刀未来的创新之路,党壮鑫滔滔不绝。他的手指上佩戴着一个由他们工作室设计锻打的戒指,图案新巧。党壮鑫告诉记者,那戒指名为“八千里路云和月”。或许,这也是黄冬鹏和党壮鑫在传承壮刀文化这条道路上的一个缩影——即使路程再遥远,依旧无惧长途奔驰。

▲  壮刀把柄上的太阳纹路。

相关新闻

用流行音乐传唱不老山歌,这个乐团有态度 | 广西守艺人·问新篇①

古老天琴跨界演绎,他弹出了一个“新世界” | 广西守艺人·问新篇②

“抢救”芦笙的95后,成了收徒传艺的老师傅 | 广西守艺人·问新篇③

柳州仔设计的游戏在国外爆火,融入广西元素受关注 | 广西守艺人·问新篇⑤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