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客户端特别策划●关注新能源车
这几年持续升温的新能源汽车,趁着油价上涨顺势火了一把。新能源汽车真有那么“香”吗?除了用车成本,是否存在着充电不便利、续航焦虑、安全隐患等方面问题?记者通过几位新能源车车主的体验,看看新能源车到底香不香。
▲小区能否安装充电桩成为许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南国早报 易治平摄
续航焦虑 新能源车主的心病
新能源车走进千家万户后,续航里程不足、充电难等焦虑就伴随着车主们。由于用车习惯的不同,加上季节气温的影响,很多纯电动汽车的实际续航往往会比厂家宣称的数值有所缩水。不少受访车主都表示,剩余电量在30%-40%时就已开始焦虑,电量降低至10%-15%时,基本就不敢开车了。
南宁市民王先生于2017年购买了一辆宝骏E100,续航里程只有155公里。由于续航能力不高,王先生用车小心翼翼,平时只在市区开,用来上下班、买菜代步。遇到上下班高峰期,还得想办法避开拥堵路段,以免车辆在反复启停中耗电更快。尤其在夏天,有时为了保持车辆续航里程不迅速衰减,不敢开空调,只能牺牲驾乘舒适性。
▲家里没有充电桩的车主用车面临许多难题。南国早报 易治平摄
除了续航焦虑,充电是否便利也是困扰新能源车主的主要问题。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新能源汽车都免费提供家用充电桩的安装服务。但是,小区物管普遍都要求车主有产权车位才可以安装充电桩,出于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等考虑,也有可能物管不让安装充电桩。上班族小莫今年2月份刚入手一辆新能源车,但是他居住的小区不允许安装家用充电桩,他只能到离家附近3公里的公共充电桩充电。每次使用快充耗时一个多小时,如果遇到充电桩满座的情况,他要排队或另寻其他公共充电点,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时间成本。
▲新能源车正在充电。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苏华摄
智能科技 提升车主用车体验
据了解,除了充电费用低,酷炫的外观、丰富的功能配置、智能科技的融入等因素,也是促进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重要理由。人脸识别、智能语音、手机互联、自动辅助驾驶……如今,越来越多“黑科技”,提升了新能源车主的用车体验。
车辆搭配车门感应系统,携带钥匙靠近车辆时,车门会自动开启,待上车落座后,踩下刹车,车门便即刻关闭。南宁市民周女士早在2017年就购买了一辆全进口的特斯拉Model X纯电动车,她表示当时完全是被满满的科技感打动。“车门感应设计非常前卫,提升了用车感受,还将双手解放出来。”
今年1月份刚提车的南宁白领陈女士,对其选购的一款埃安纯电动车所带来的智能交互体验也很称道:“就连打个哈欠,车载智能系统都能自动识别,并提示我是否调节空调温度;智能系统还能识别车内有人吸烟,然后自动打开全车车窗。”
除了智能化,娱乐化也成为新能源车主用车新体验。陈女士表示,平时周末到南宁周边游玩,通过车载大屏和专业音响,可以无缝切换爱奇艺、腾讯视频、抖音、唱吧等热门App,煲剧、听歌、唱K都随心所欲,车厢化身娱乐场。
▲此前五菱发布的新能源敞篷概念车曾在网络引发热议。南国早报 易治平摄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新能源与智能技术的发展,新能源车不再只是一种代步工具,而是从信息孤岛逐渐走向网联互通,成为一个承载出行、生活、娱乐、社交等场景的移动智能终端。
售后服务 期待尽快完善配套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技术方面以及售后服务体系还有不少待提高的地方。李先生最近刚买了一辆比亚迪“宋Plus DMi”油汽混动新能源车,对百公里用车成本不超过20元的感受直呼太爽。但他同时发现,车辆在油电模式切换过程中,有十秒钟左右发动机声音特别大,售后网点的工作人员却没能解答,只能上报厂家等待进一步解决方案。此外,他认为南宁的公共充电桩配套密度还是不足,主要集中在商场、写字楼、农贸市场等人流较为密集的地段,经常会遇到排队充电的情况。
▲新能源车正在充电。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苏华摄
业内人士表示,与传统汽车形成较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不同,新能源车领域的售后服务体系大都是沿用传统汽车的原有体系,或是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不少品牌新能源车厂设立的可供解决售后问题的4S店或服务站数量还远不足。由于相关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售后网点也不够多,加上技术人才的缺乏,新能源车的售后服务体系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