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松桃苗绣中的“凤舞花开”刺绣系列作品被中国外交部作为外交礼品;
2013年9月,松桃苗绣“鸽子花”旋极图被联合国作为外交礼品使用;
2015年7月,松桃苗绣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来自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的石丽平,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鸽子花”与苗族文化、现代时尚元素充分融合进行创作,打造了“鸽子花·松桃苗绣”文化品牌,目前已销往67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石丽平(左一)与绣娘们展示“鸽子花”绣品。
传承:苗绣蕴含了贵州的文化基因
提到松桃苗绣站在了舞台的中央,石丽平满脸的自信与自豪,“如果我生活的这片土地没有孕育出丰富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的祖辈没有世代传承这项技艺,我今天也没有办法将‘鸽子花’苗绣介绍给全世界。”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到贵州人的勤劳和智慧,石丽平很幸福。
石丽平是土生土长的松桃苗族自治县人,她在外婆和母亲“指尖记忆”的耳濡目染下,从小学习苗绣,四五岁就学会了拿针配线。“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刺绣,对我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它反映了苗族妇女的智慧。”石丽平淡淡地笑着说,苗绣的一针一线都蕴含了贵州的文化基因。
“我曾用8年时间,徒步走遍了贵州苗家的村寨,寻找散落民间的苗绣手艺人,收集整理各种针法以及刺绣图案里的故事。”石丽平的出发点是传承和保护苗绣技艺,留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丽,留下这份人类的瑰宝。
苗绣从山水中诞生,承载着苗族人的记忆与憧憬。为了更好地传承苗绣,石丽平认真学习各种针法,研究刺绣里的故事,大胆将传统图案“鸽子花”与苗族文化、现代时尚元素进行融合创作。
▲松桃苗绣代表图案“鸽子花”。
2008年12月,石丽平成立了贵州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建立民族文化产品加工生产基地,把苗族传统的纺织、印染、刺绣、银饰、雕刻等传统手工艺人集中在一起,利用本地优良纯正的自然材料,制作并推广苗家文创产品。
自信:守正创新,“鸽子花”走向世界的舞台
任何民族品牌想要发展,除了坚守独立的文化根本,还要不断吸收新的理念、手法和技艺,不断夯实改进技术,方可在继承老底子的同时,推陈出新。
在石丽平看来,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让更多人用起来,苗绣才能“活起来”,发展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石丽平与学生一起绣苗绣。
2021年2月11日晚,石丽平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代表,亮相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舞台,向全国人民发出贵州苗乡人民的声音:“我要用传统手工艺,为乡村振兴争光添彩!”铿锵有力的话,让贵州民众振奋不已。
要振兴就需有谋略,“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就是一个宝库,还有很多珍贵的东西没有完全开发。”石丽平期待着越来越多的贵州人为家乡发展贡献智慧,彼此携手共同挖掘文化宝库,“我们不仅要有飞向世界的‘鸽子花’,还应该发扬更多、更美、更具特色的‘松桃刺绣’,飞入寻常百姓家,述说贵州好风情。”
石丽平回想起自己这么多年来在外参加活动时推介苗绣作品,总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许,很多人表示对贵州的风土人情十分感兴趣,对这个地方也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别人有赞许,我们更有干劲。”她脸上自信的神情如同手中的“鸽子花”刺绣一样,彰显着文化个性,明媚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