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全国人大代表罗应和:国潮“唐娃娃”创造美好生活,让百姓抱上“金娃娃”

阅读数:0 发布时间: 来源:天眼新闻 编辑:梁冰欣 记者:姚东
点击查看>>>

近两年,罗应和都把“唐娃娃”带到全国两会上,“想让全世界都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唐娃娃”是一款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由贵州惠水县新民社区与北京唐人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出品。 “唐娃娃”不仅在国内卖得好,在国外市场也很受欢迎。这些文化产品转化成经济后,也让罗应和所在的新民社区群众过上了更幸福的日子。

“今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这几款‘唐娃娃’很受青睐,销量不错。”罗应和翻开手机向记者展示,脸上洋溢着笑容。

▲罗应和在介绍感恩纪念馆。

向世界传播民族文化

2016年,罗应和与惠水县170余个自然村寨的近6000名村民一道,搬到了位于惠水县的新民社区。同年12月,罗应和被推选为社区党支部书记。从那以后,他便开始琢磨如何蹚出一条路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2018年,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社区里60%的群众都是少数民族,搬迁至新民社区后,罗应和感受到了他们的不适应。一方面是对新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另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为了让社区留得住乡愁,罗应和琢磨着把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也“搬”出来。

2017年,社区有几个学生在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读书,于是便把这几个学生送到北京唐人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学习技术,回到社区后担当技术骨干,再对当地的搬迁群众进行培训。这样,社区具备了加工生产技术的能力。新民社区成为“唐娃娃”的加工生产基地,北京唐人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订单和销售,产品主要是外贸出口。

罗应和介绍, “唐娃娃”最初根据布依族群众的服饰设计,是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意人偶,后期还融合了56个民族的服饰特点。罗应和告诉记者,“唐娃娃”不仅解决了社区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还传播了少数民族文化。搬迁群众用双手绘制出的独特文化产品,从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增加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备受青睐的“唐娃娃”。

搬出山沟沟抱上“金娃娃”

“唐娃娃”对新民社区来说,不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更是一个“金娃娃”。罗应和指着“唐娃娃”说:“一小个娃娃的价格就是128元,每人每天生产一至两个,除去当地的枫香染、石膏等原料,每加工一个娃娃能挣七八十元。细算下来,比在外面打工强。”“唐娃娃”产品质量好、精细、纯手工打造,远销欧美市场,销量好的时候,每年有几百万元的订单。

▲“唐娃娃”不仅在国内卖得好,在国外市场也很受欢迎。

如今,新民社区的劳动力已经实现全部就业,月人均收入超过13000元。从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的深山村庄到医院、学校、超市、农贸市场一应俱全的新民社区,6年来,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住房和就业都得到保障后,搬迁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大家不仅文化自信,还生活自信,一切都自信满满。”罗应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