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爆火,引发了人们对具有显著中国文化特色的国货产品走红现象的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认为,《只此青绿》是一个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作品,显示出一种文化自信和文化大气。
▲龙倩
龙倩她说,最近大火的“冰墩墩”,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里的艺术化的雪花中国结,中国入场运动员身穿的富含春节喜庆元素的服饰,引导员的中国画风格的服饰等,都是传统优秀文化与当代审美结合的文化创意、文化创新现象,传递的是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自信。
“在广西,不管是在戏剧领域还是传统文化领域,都有很多元素值得深度发掘。”龙倩说,如广西的刘三姐文化、民族服饰文化、节庆文化、山水文化等。举例来说,已成为广西文化符号的“刘三姐”,在全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但是,人们现在的生活中没有了“智斗封建地主”这样的场景。如何让“刘三姐”鲜活起来?这就需要传承与创新。
▲《新刘三姐》剧照。受访者供图
广西戏剧院在创作彩调剧《新刘三姐》时,把“刘三姐”放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当代场景中,用新的主题、新的语境、新的人物、新的演绎、新的舞台,讲述新时代刘三姐的故事。剧中姐美、阿朗、莫非等人物在乡村、城市打拼,正是当代青年的生活写照,更能引起青年群体的共鸣。
▲《新刘三姐》剧照。受访者供图
《新刘三姐》保留了彩调的味道和山歌唱腔,传承了刘三姐文化;该剧为经典曲子填入新词,在音乐中融入说唱、摇滚等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又丰富和发展了刘三姐文化。《新刘三姐》演出后好评不断,为刘三姐再圈了一波粉。
▲彩调剧《新刘三姐》中的主角姐美(扮演者陈慧),新时代“刘三姐”。受访者供图
龙倩认为,广西的国潮产品要“潮”起来,首先要深入挖掘广西文化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并把这些内涵和表达方式融入到或贯穿在产品的生产中,融实用、美观于一体,让广西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时尚交相辉映,让人们能在产品中感受到广西特色、广西气派。
其次,广西的传统文化也需要加入时代元素和时尚元素,体现当代人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意趣。彩调剧《新刘三姐》,就是基于这样的时代思路和“国风”思路来做的文化艺术产品。
“冰墩墩”通过北京冬奥会这个载体和平台潮起来、红起来。龙倩认为,广西文化产品还需要通过重大的载体和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只有这样,广西文化产品才会潮起来、红起来。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