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学科培训“冬眠”,体育艺术火了 |“双减”后南宁首个寒假·培训篇

阅读数:0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梁冰欣 记者:黄婧 蒋晓梅
告别学科类“报班热”,没有假期“题海战”

编者按

中小学生的寒假即将来临,告别了学科类补习的“报班热”,没有了假期作业的“题海战”,“双减”后的首个寒假里,孩子们将怎样度过?如何为孩子合理规划才更有意义?南国早报客户端推出策划报道“双减后的首个寒假”,带你关注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变化。

【培训篇】

一直以来,寒暑假都是校外培训的黄金时段。“双减”政策落地后,今年的寒假校外培训市场会有哪些变化?近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走访南宁市校外培训机构市场了解情况。

▲寒假来临,到场馆学羽毛球成了不少孩子的爱好。受访家长供图

走访:学科类补习寒假进入“冬眠”期 

按照“双减”有关政策的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记者咨询多家培训机构,机构均表示寒假没有学科类培训课程,所有授课都将在放假前结束。

记者走访了东葛路、鲁班路、星湖路、新竹路等多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发现不少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大门紧闭。记者以家长身份拨打了多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咨询寒假课程,广西金太阳教育一前台负责人表示,目前只有春季学期的学科培训报名,寒假不开班。在鲁班路、星湖路上的几家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学科类培训课只上到本周五,直至春季学期开学才开课。

不仅线下机构将进入“冬眠”期 ,线上机构也同样暂停了学科类培训服务。记者线上咨询了几家英语培训机构,线上客服表示寒假期间只能安排试听课,正式上课要等到2月中旬以后。并且开学以后的上课时间,只能选择周一到周五下午或晚上的时间段。

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女儿所在的“一起学”网站,寒假也已经停课。老师提前录制了一些录播课,让有兴趣的孩子在假期里自己点播学习。而在线直播课,要等到开学以后才能继续上。

据南宁市教育局统计数据,“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截至1月12日,南宁市有651家校外培训机构终止学科培训办学资格,南宁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85.77%。南宁市教育局同时提醒,寒假期间,家长不要让孩子参加任何形式的学科培训。

观察:体育艺术类培训受家长欢迎

记者采访发现,学科类培训寒假不开课,许多家长和学生把报班方向转向素质教育培训。几天前,张女士带读五年级的女儿去报了寒假兴趣班,她说,女儿在低年级时上过舞蹈兴趣班,后来因为与学科补习时间冲突,就放弃了,如今可以再重拾起来。

▲不少家长选择在寒假给孩子学舞蹈。受访家长供图

各大校外培训机构也纷纷推出寒假兴趣班课程。在园湖路,一家刚从学科类转型的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寒假推出了美术、机器人、创客、口才等兴趣班,目前已招生近200名,课程也陆续开课。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寒假生活,该机构还推出多期寒假研学营,涵盖户外运动、航空科技、军事成长等方面。

记者从三品书法培训机构了解到,寒假里学习书法的学生和以往差不多,不过坚持学的初中生变多了。

▲不少书法寒假兴趣班已开课。受访机构供图

在寒假选择体育类培训班的人也不少。1月20日记者在南宁市桃源路某乒乓球体育俱乐部看到,不少学生正在教练指导下练习接球。据了解,这些基本是寒假新来的学员,大多数是小学生。

在南宁市体育馆里的手球馆,据教练介绍,这两天有不少新报名的零基础学员。在公园路一家乒乓球俱乐部,一名姓陆的教练表示,寒假班已开始训练,比较热门的报名时段在春节前。

▲寒假里学乒乓球是不少孩子的选择。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蒋晓梅摄

建议:给孩子留白思考创新探索的空间

“双减”政策下,今年寒假学生们有了更多自主时间。不过家长没有选择“躺平”,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假期的规划和陪伴。

苏女士已经连续3年和好朋友相约家庭互助,帮孩子们完成寒假计划了。家长们根据自身所长,有的指导孩子写作文,有的为孩子们读名著讲故事,有的教孩子做手工。家长们认为,不同家庭父母学历层次、经济条件、忙闲程度有差异,却可以从中取长补短相互帮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也有利。

▲到培训班学书法的初中生有所增加。受访机构供图

“其实不一定要教得多专业,更重要是陪伴和亲子氛围。”苏女士说,这样的互助,不仅孩子们生活丰富了,也能培养孩子合作意识,还能促进家长自身技能的提升和学习。

当然,还有一些家长习惯了在试卷、练习和培训班中寻找“安全感”。四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表示,寒假期间,她还是会自己给孩子额外布置一些练习作业。

延伸阅读

1月6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印发了《寒假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对于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充实快乐的寒假,信中建议做好三个“关注”:

关注自主发展,给孩子留白思考、创新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与孩子共同商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寒假计划;

关注亲子陪伴,不用报班补习代替亲子时间;

关注身心健康,鼓励孩子广泛阅读、锻炼身体、培养兴趣、传承文化、孝亲敬老、劳动实践,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电子产品使用公约”。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