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区高考综合改革时间表,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高中二年级学生开始选课走班。近日,记者从南宁市多所高中获悉,对目前的高一学生来说,选科已经成为现在进行时,从下个学期开始,他们将进入“选课走班”模式。
作为我区第一批“吃螃蟹”的学生,应如何科学选科?如果学生对所选学科不适应,是否还有换学科的机会?
走班上课
部分高一学生将告别“固定班”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宁各高中学校,正组织学生在南宁市教育云平台进行选科填报,各学校基本计划在本周完成选课。根据各学校进度,将在寒假安排好分班工作,从下学期开始,2021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学生将按照新的“选课走班”模式上课。
记者从多所高中获悉,“选课走班”模式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需要走班教学,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在固定的行政班上课。以南宁二中为例,该校有1500多名高一学生,从学生选科的情况看,需要走班的学生30~40人,90%以上的学生依然将在固定班级上课。
据了解,南宁三十六中学江南校区高一年级共有14个班,两三个班的学生需要走班。据该校区教务处主任彭岚介绍,学校根据学生的选课组合,能组成固定班级的,按固定班级上课,某些学科组合选报的学生较少,将采取“定2走1”的模式走班教学。也就是3门选考科目中,将2门选考一样科目的学生组成固定班上课,尽量减少走班范围。记者从南宁四中了解到,该校高一年级共有14个班,也是约有3个班级的学生需要走班。
“看起来学生上课模式似乎跟过去变化不大,这是因为学校前期做了不少工作。”南宁二中教务处主任郭雄介绍,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后,学生可以有12种学科组合模式。该校此前进行了3次模拟选科,学校跟学生通过各方面协调,以更优化的做法,避免学生大面积走班上课。从该校学生模拟选科的情况看,学生几次选科志愿调整得不多,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学科潜力有较清晰的认识。
记者了解发现,在正式选科前,我区各高中学校都进行了两三次模拟选科,一方面学校可以初步了解学生选科意愿,提前调整师资匹配度;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熟悉选科流程,提前思考要选择的学科组合。
分析学科潜能
了解专业的录取要求
如何才能更科学选科?
南宁三中五象校区科研处主任宗焕波提醒,2021年7月,教育部印发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以下简称《指引》),从高考综合改革省份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行。据统计,《指引》中公布的739个专业中,300个专业暂未有明确选科要求,多为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等专业类。要求必选物理+化学的专业有356个,几乎覆盖了所有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专业类。
宗焕波提醒,学科优势并不仅仅只是看考试成绩,还要考虑到影响各学科的客观、主观因素。例如自己的兴趣、该学科的学习方法、父母的意见等。
宗焕波表示,他不建议选文理矛盾的学科,他举例有极少数学生认为自己的物理学科成绩提升难度很大,但化学和生物成绩还不错,于是选择史化生这样的组合。这样的选择,实际上是暂时回避问题,将来选择专业时有可能会出现学科和专业要求不符的情况。
南宁二中的郭雄老师,同时也是南宁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他认为学生选科前,可以思考三个问题:什么是你最想做的?什么是你最擅长做的?什么是你最适合做的?学生在进行选科时,不要过于关注自己某学科的实际分数,要从等级赋分来考虑,自己能达到的学科等级。因为不同考生选择的选考科目不同,各学科试卷难度有差异,最终考生的选考科目是通过等级转换为分数后,再计入考生总成绩。
选科不是儿戏
选定别轻易更改
随着选科确定,部分学生也开始担心:如果下个学期学了一段时间,觉得挑选的组合并不适合自己,是否可以更改选考科目?
记者从南宁多所高中了解到,从理论上讲,只要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报名之前,都可以更换选考科目。但各校老师都提醒,学生确定后尽量不要更改学科。
南宁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南宁二中卢瑞庚老师表示,选科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即使最冷门的选科组合,专业覆盖率也不低,最后都会有志愿可以填报,因此学生不要太纠结专业所谓的冷门和热门。选定科目后,坚定地走下去,尽量做到最好。
南宁三中的宗焕波老师也提醒,如果中途改科,对学习状态、学习情绪以及整体成绩都会有不良影响,建议学生确定好选考科目后,就一心一意地学好来。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