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旧车厢、空厂房,承载着故事和记忆 | 关注“废墟探险”之二

阅读数:72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陈程 记者:巫碧燕/文 邹财麟/图
它们在滤镜之外是什么样的?

南国早报客户端特别策划

废弃20年,南宁这座影剧院惊艳了“废墟探险者” | 关注“废墟探险”之一

旧车厢、空厂房,承载着故事和记忆 | 关注“废墟探险”之二

废墟探险引发诸多争议 | 关注“废墟探险”之三

=====================================================================================================

近几年,“废墟探险”走红网络,不少人纷纷寻找城市中的废弃建筑和设施,到那里拍照打卡,创作影像作品。

在南宁,除了近期走红的那龙矿区影视院,还有不少地方也引起了“废墟探险家”的关注并走红互联网。这些废弃的火车车厢、工厂厂房,它们在滤镜之外是什么样的?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进行了探访。

“火车坟场”:承载诗和远方

记者注意到,对一些以拍摄和分享“废墟”为主的博主来说,“火车坟场”是他们钟爱的取景类型。在小红书App上搜索,可以发现南宁市内有多处此类废墟。有博主说:“最爱拍铁路,仿佛承载着诗和远方。”

▲新际路附近的“火车坟场”,如今只剩两节车厢。

小红书博主“枫橘”是一名有着文艺情怀的电视台编导,她在南宁新际路的一个“火车坟场”拍摄了一部短片。片子通过极具电影感的镜头语言,讲述了女主角“阿陶”在旧火车上寻找情感线索和记忆的故事。有一段画外音是这样的:“我以前坐过这辆火车,去过一个很重要的地方,还见过一个很重要的人……火车废弃了,我和你的联系,就像生锈的车厢一样,被荒草掩埋了吗?”很多网友都为她的视频点赞并留言:“太棒了,有感觉。”

▲报废车厢内部,午后的阳光照射进来,令人感触。

据了解,新际路的这些报废的火车车厢早在2020年就火了。从当时网友发布的照片上看,一共有九节车厢摆放在长着杂草的空地上,车窗玻璃大多还是完整的。12月22日下午5时,记者来到新际路时,却只看到了两节车厢,玻璃也全碎了。不过,现场仍有一些背着摄影包的年轻人前来拍照。

在南宁市心圩江汇入邕江的位置,也有这样的废弃的火车,但车厢上的藤蔓被清除了,旁边也铺上了水泥。据周边住家透露,有企业正在附近开发一个火车主题的商业广场,新际路和此处的旧火车都是该企业运来的。现在商业广场已经建成招商,所以废墟也会逐步被清理。

▲心圩江附近的“火车坟场”已被改造成商业区。

废弃铁路桥:已被列为文物

12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南宁市五一中路的铁路商业街。爬上一个小坡,就看到一段长达几百米的废弃铁轨,以及已经被封闭的铁路桥。据了解,这座铁路桥在2012年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并于2015年停用。但在2019年11月之前,这里仍处于开放状态,有博主到此拍摄分享,使其走红网络。如今铁路桥已封闭,围栏外缠上了层层铁丝网并竖起了禁止入内的警示牌。

不过,连接该铁路桥的几百米铁轨并未封闭,这里的地锦花攀过铁轨,树枝在上方合围成“树桥”——这是博主们钟爱的场景,他们给原片加了滤镜、渲染,把绿叶染成红叶,就完成了一张“有故事”的图片。

废弃厂房:多数已围挡封闭

在南宁市良庆大桥南桥头还一座废弃的造纸厂,由于场景有着强烈的新旧对比,线条感强,相当上镜,是本地最老的废墟打卡点,被网友誉为南宁的“亚特兰蒂斯”。

▲废弃造纸厂位于良庆大桥南侧,四周已被围挡。

▲废旧造纸厂破洞的墙壁,可以从室内看到良庆大桥。

从博主们发布的信息看,它至少在2021年1月之前就已经被围挡围住。12月23日,记者来到此处,看到废墟位于一片绿地内,距离良庆大桥匝道仅几米,它依然被围挡围住,无法进入。围挡上没有标识,记者联系了江滨公园管理处、市政绿化等多个部门,试图了解更多的信息,但对方均表示该废墟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

▲楞塘村的废弃水泥厂,远处就是五象新区的广西新媒体中心。

在楞塘村的废弃水泥厂、仙葫大道中段的不知名旧楼、鲁班路的废弃仓库,也曾被博主们光顾,但记者近日探访时,发现这些地方均已围上围挡、锁闭或拆除。

网络分享:“废墟”成为博客吸睛点

百度百科对“废墟探险”的释义为:以探寻废墟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风险,兴盛于北京。

▲2020年,在废旧造纸厂拍照的年轻人。

在豆瓣网上,“北京探险小组”有三千多人。而在小红书App上搜索“废墟”,更是能找到5万多篇笔记。博主“易坨坨”就在小红书上分享了62篇关于“南宁废墟”的笔记,有游乐场、体育场、采石场等等,并配文提醒前往这些地方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其中,拍摄五一路“火车坟场”的照片,获得了1146个赞。有网友留言:“小时候和妈妈经过,满满的回忆。”

广西艺术学院摄影教师邓丽雯表示,建筑和人的身体一样,是时间的容器,承载着故事和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凸显出价值。这或许就是大家钟情于废墟探险的原因。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