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传递爱的接力棒——《哭了 笑了》阅读分享会在南宁举行

阅读数:4668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何培嵩采访了超过100个人物,光是记录用的水性笔就用了200多支。

在南宁,有一所特殊的学校——南宁市明天学校,它是广西第一所孤儿学校。73岁的报告文学作家何培嵩深入这所学校,与孤儿学生同吃同住6个多月,精心创作出一部反映孤儿学生成长、成才真实故事的长篇报告文学——《哭了 笑了》。

▲《哭了 笑了》阅读分享会现场。

7月4日下午,“让爱的接力棒永远传递——《哭了 笑了》阅读分享会”在漓江书院三祺广场店举行。据悉,该活动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是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第一批扶持项目成果展示活动中的第二场阅读分享会。

活动现场,南宁市明天学校师生首先接力朗诵了《哭了 笑了》中的精彩片段,朴素的文字,真诚的语言,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读者。

▲《哭了 笑了》阅读分享会现场。

遗憾的是,作者何培嵩当天因病无法到场,南宁市明天学校的副校长黄淑娴代替他宣读了创作感言。何培嵩在感言中说,曾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执着于对南宁市明天学校报告文学的创作,他回答:“因为这里有悲悯情怀,这里是盛满大爱的地方”。正是这份大爱,支撑着何培嵩在古稀之年完成了51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哭了 笑了》。

作为何老师的写作“助手”,黄淑娴陪着何培嵩走遍了南宁市各县区,只为深入每一个孤儿家庭中进行采访。黄淑娴回忆说,为了挖到第一手素材,捕捉孩子和老师们身上的精彩故事,何培嵩经常一访再访。“一位73岁的老人,能把这些事情全部做到,真的很不容易。”创作过程中,何培嵩手写的原稿,也是由黄淑娴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打键盘,制成电子文档。

黄淑娴说,老人的手稿共有50多万字,送到她手中时,这些手稿字迹工整,文本也整理得很好,让她不由得感叹老人对写作的热诚和专注。在黄淑娴看来,何培嵩无论是为人还为文,都令人钦佩,值得大家学习。

▲《哭了 笑了》阅读分享会现场。

除此之外,见证了这本书成书过程的南宁市明天学校副校长韦翠良和广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梁凤华,也上台分享了《哭了 笑了》出版背后的感人故事。

据了解,创作过程中,何培嵩采访了超过100个人物,光是记录用的水性笔就用了200多支——用绳子将笔扎成一捆,比碗口还粗。

通过她们动情的讲述,读者们对何培嵩本人以及这部书稿的创作过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当天,唐春烨、黄祖松两位广西的知名文艺评论家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将作品与读者之间产生的思想和审美的情感共鸣娓娓道来。

活动还邀请到一位特殊的读者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他是来自南宁市明天学校的李如春老师。原来,李如春曾是明年学校的学生,大学毕业后,为了回报母校,帮助孤儿弟弟妹妹,他成为了明天学校的一名教师。《哭了 笑了》一书中也记载下了他这一段动人的故事。

伴随着每一位讲述者的深情讲述,在场的不少读者也是哭了又笑了,大家先是为孩子的不幸遭遇而伤心流泪,又为孩子在广西南宁明天学校的快乐成长欣慰欢笑。

《哭了 笑了》一书的出版人温六零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出版这本书,让更多人了解行进中的广西故事,带给更多人温暖和力量,并将这份爱的接力传递下去,带动社会向善向上的氛围。

编辑丨陈程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