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声音已在减退,彼此为着目标相距……所有故事像已发生,漂泊岁月里。”这首《友情岁月》里的经典歌词,曾经在大街小巷,练歌房里被很多80后乃至90初的人传唱过,这是经典港片《古惑仔》的主题曲。该系列电影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那些年影响巨大,不管你是否看过或者喜欢,它都影响了很多75后、整个80后甚至90初的少年时代。这部系列电影是根据牛佬的同名漫画改编,从1992年开始连载。
近日,这部长达28年的跨世纪长篇漫画连载终于完结,写了个开放式的结局,陈浩南和大飞都还活着,留给大家一个念想。
和其他香港漫画以及电影不同的是,《古惑仔》系列是少有的连载这么多年依然没有剧情崩溃的港漫,电影一共拍了六部正传和三部外传,还有大量的衍生系列。后期因为《无间道》等新派警匪电影崛起,《古惑仔》的电影市场才慢慢退去,但漫画一直延续了下来。
为什么这部漫画能延续这么久且保持一定的影响力?而像其他的港漫《风云》《天子传奇》等持续了一些时日后纷纷剧情崩溃难以继续?
因为《古惑仔》是港漫为数不多偏写实风格的作品,虽然有夸张的江湖情节和都市侠客的氛围,但它本质上记录了香港社会从上世纪80年代经济起飞一直到今天的一个社会变化历程;以一些年轻的个体和群体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大变迁中的挣扎为故事脉络,塑造了陈浩南这样一个都市绿林英雄的形象,让当时同样经历飞速发展变化的内地年轻人也一下子产生了共鸣,一度带来了很负面的模仿效应。因为大家想模仿同时期的《黄飞鸿》《方世玉》很难,那至少得下苦功去练武术,但模仿陈浩南和大飞这些很容易,装得很痞就行。
《古惑仔》的主演郑伊健也曾经在采访中表示过,希望大家只把这个作品当成电影。《古惑仔》系列影响的不光是内地和港台年轻人,在东南亚市场,大量的80后也是这部作品的粉丝。尽管他们的城市化和我们不同,感悟自然也不一样,但对于该系列的追捧是一致的。
笔者两年前曾在香港的一个搏击比赛举办期间拜访过《古惑仔》里的一个演员,也是香港的泰拳冠军,泰国华侨卢惠光先生,他在该系列里演的是洪兴尖沙咀话事人太子,是洪兴所有话事人里面最能打的一个。可我在现实中看到的是卢惠光带着他的小儿子漫步在香港街头,和认出他的行人礼貌地微笑点头的样子,他只是一个慈祥的父亲。即使是在香港这样一个有深厚武侠文化,民间团体文化兴盛的城市里,依然没有半点江湖气息。那时候开始,我似乎明白了《古惑仔》这个文化记忆快结束的原因了。
牛佬几年前在采访中就表示过会完结这部作品,因为他认为时下的年轻人已经觉得动不动就说自己跟哪个大哥太老土了。确实,流行和时尚的风向都变了,年轻人也很少打架了。当年大家崇拜的黄飞鸿也好,陈浩南也罢,都是以个人的武力或者魅力为主去改变这个世界。而今天不一样了,年轻人感兴趣的是《三体》和《流浪地球》那样强大的工业化和科技力量改造世界乃至整个宇宙的雄心壮志。连日本的漫画也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进击的巨人》也多次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属于港片那个浪漫的时代真的结束了,陈浩南与小结巴这样的江湖儿女的故事不再能感染年轻人。那种穿着靓丽,在步行街一群人踢着风走的不良少年也不再是年轻女孩追捧的对象。耳钉、染发和文身也不再是他们的专属,而变成了所有年轻人追求时尚的表达,这些曾经属于“古惑仔”这种文化的专属符号变得大众化,自然也让他们丧失了原有的魅力和属性。而内里原因则是社会进步以及治安的极大改善,社会不再允许有无序暴力存在的空间。崇拜不良少年文化的土壤不再存在,这是《古惑仔》能大结局的最重要原因。
80后到90初这代人,无论后来发展如何,香港的文艺作品都曾是我们重要的精神食粮,《古惑仔》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尽管当年我们不能理解这部作品的实际含义,更不在意故事开头1953年香港石峡尾大火,最大的城中村被烧,很多人流离失所才是后来一系列故事的源头…..漫画的最后,牛佬除了画了一张所有主要角色大告别的场景外,还专门画了一幅陈浩南隐没在众多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人群中的场景,画上的陈浩南依旧长发飘逸,但回头看的眼神有点纠结,似乎他认为你还不知道,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
编辑丨陈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