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张文卉
今年以来,广西部分地区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已累计投入2.9亿元用于支持人工增雨作业、采购抗旱物资设施设备、打井灌溉、抽水运水、修缮农田水渠等农业恢复生产工作。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通过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等渠道,投入超3700万元。
4月19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及时启动自治区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干旱)Ⅳ级应急响应,先后印发了《做好农业低温冰冻和干旱等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广西早稻抗旱减灾技术指导意见》等文件,实施精准化的抗旱指导。
在水利设施保障方面,全区累计启用抗旱井27551口,其中新增2935口;投入抽水设备26.39万台(套),通过打井、人工抽水等方式,累计提供 13.37亿吨水源用于灌溉农田。同时,储备救灾备荒种子达189万公斤。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还加强与水利、气象等部门的协同合作。自2024年11月以来,累计开展36架次飞机增雨作业,飞行时长约147小时;开展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1060次,增加有效降水约8.3亿吨,有效缓解了旱情。通过渠道维修、清淤、清障等一系列措施,着力解决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4月中旬,各地已建成小水源工程89座,修建灌区骨干渠道126.78公里、田间渠道418.89公里,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达107.99万亩。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徐丽青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梁冰欣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