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年轻人满山“找太公”,视频“云祭扫”……今年清明这些变化亮了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杨波 巫碧燕/文 何定坚/图

4月4日是清明假期首日,全区93个殡葬服务机构共出动现场服务工作人员4920人;当日祭扫工作平稳有序,接待祭扫市民652255人次,其中选择绿色低碳祭扫方式的市民263169人次;接待祭扫市民车辆 98043辆次。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走访南宁市多个墓园,感受到绿色祭扫新风扑面,园区里烟火味淡了,人情味不减。

祭扫高峰,车位难求

4日上午9时30分,记者前往青龙岗长安园公墓,越接近墓园大门,车流人流便越发集中,墓园入口处摆放着“车辆已满”的告示。在交警的引导下,祭扫车辆有序往龙堤路分流停放。根据墓园发布的祭扫服务指南,清明假期每天的8:00—14:00都是祭扫高峰。

同一时间,佛子岭公墓园区内实施单向行驶的管制措施,排队车龙长达上千米,延伸至长堽路上往佛子岭墓园方向的市政道路。

4月4日上午,长堽路往佛子岭墓园方向,车辆密集出行。

在四厦岭墓园,交警部门已在建兴金桥路口设置了机动车路卡,市民将车辆停在建兴路后步行进入墓园,未出现车辆拥堵的情况。园区内设置了公安、医疗、森林消防、工程应急等执勤点,医疗点于当天上午处置了一名流鼻血的儿童。当天中午,南宁市公安局腰塘派出所民警巡查时发现一辆电动车没有拔钥匙,及时联系了车主,为其避免了损失。

记者从南宁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当天下午1时,祭扫群众达20多万人,投入保障人员1500多人,高峰时段出现在8时至10时,祭扫人流大,但服务保障有序。由于祭扫市民太多,各公墓、殡仪馆停车位较少,希望大家绿色出行、错峰出行,清明假期期间可选择下午3时再出行祭扫。

交警在墓园路段疏通车辆。

鲜花一束,仪式从简

瓜果三牲、万响鞭炮、元宝蜡烛……在广西人的记忆中,清明节少不了“拜山N件套”。近年来,随着绿色祭扫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市民仪式从简。

墓园绿色景区少有烟雾缭绕现象。

在长安墓园门外,每走几步就有一个鲜花摊点,白菊、非洲菊、小雏菊扎成的花束清香扑鼻。相比之下,香烛纸钱摊点只有零星几个。墓园祭扫区里,许多市民怀抱鲜花、手拎小袋轻松前行,不少墓碑前看不到燃烧祭品遗留的焦痕,只留下擦拭干净的石碑和一束菊花。

一束束鲜花寄哀思。

在四厦岭墓园的入口处,记者看到园方设置了鞭炮换鲜花的服务台。服务台前人头攒动,但一枝花都没换出去,工作人员说:“大家都知道四厦岭墓园禁炮,所以都很自觉了。”

墓园入口立起“严禁烧香、烧纸、燃放鞭炮”的提示。

黄女士每年都在佛子岭墓园门口摆卖祭品。近几年来,她摆卖的鲜花逐渐取代香火纸钱,“今年鲜花没有涨价,大家都喜欢花15元、20元买上一束花”。

在佛子岭的自治区烈士陵园内,不少市民自发前来缅怀先烈。来邕工作两年的四川人向世兵,领着两个儿子向烈士纪念碑鞠躬。他深情地说:“希望通过祭奠先烈,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红色的种子。”

在香港土生土长、目前在南宁定居的杨先生第一次来到烈士陵园,他端详着碑上镌刻的烈士名字,为他们献上鲜花。

一束束鲜花寄哀思。

年轻人依然满山“找太公”

“姑,外祖太婆的墓在第几排?”“二姑婆大名叫啥来着?”杨女士家族中有不少亲戚分散安葬在长安墓园的多个山岭。以往,她只需跟在长辈身后就能精准走到先人墓前。今年,由于长辈们年事已高,出行不便,他们姐弟几人组团来祭扫,她尴尬地表示:“4个人指出8个方向,走了不少冤枉路,最后只能通过电话和视频连线家中长辈指点迷津。”

像杨女士这样懵圈的“小字辈”不在少数。年轻人来到公共墓园,面对一座座相似的山头和墓碑,将军岭凤凰岭、发区财区、仙女园牡丹园傻傻分不清楚,终究还是免不了漫山遍野“找太公”。

4月4日上午,四厦岭墓园早早迎来了很多前来扫墓的市民。

还有一些老南宁已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即使清明节也难得回乡,留在本地的亲友们代为祭扫,并在墓园现场视频连线,满足他们“云祭扫”的心愿。市民余先生夫妇轮流拍视频,将墓园的景色、祭扫的过程一一记录下来。“我们的亲戚、儿女都在外地,我俩打算回家后剪辑视频,发到家族群里,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亲族一解乡愁。”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梁冰欣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