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惠敏 刘云义
邕城春深日,书香满园时。3月26日,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四方”联建寄宿制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究》课题组与南宁市图书馆携手,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雷锋主题”阅读及AI沉浸式阅读活动。活动分为两大板块: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资深阅读推广人黄珂老师为高一学生带来《阅读人物·走进雷锋》主题课程;南宁市图书馆推广部工作人员陈思佳及文化志愿者为高二年级带来了AI沉浸式阅读体验。阅读活动双轨并行,以差异化形式探索科技与阅读的深度融合,为校园阅读注入新活力。
在《阅读人物·走进雷锋》课程中,黄珂老师以经典书籍《雷锋日记》及电影《雷锋》为引,巧妙设计“穿越1960年,如果雷锋手机装三App”的趣味互动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案例分析,探讨“数字时代如何阅读雷锋、传承雷锋精神”。此外,黄珂老师还结合杭州“爱心伞接力”、上海“二手教材漂流计划”等现代公益案例,生动诠释“数字雷锋”新形态并特别提及南宁市图书馆138个“通借通还”服务网点的创新实践,强调技术赋能阅读公益服务的现实意义。
▲黄珂老师为学生讲解雷锋精神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观看了《读雷锋故事·学雷锋精神》展板,进一步加深了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学生观看《读雷锋故事·学雷锋精神》展板
与此同时,高二学生则通过南宁市图书馆提供的AI沉浸式阅读技术,展开了一场科技与人文交织的探索之旅。借助虚拟现实设备,学生走进阅读场景,通过AR技术体验沉浸式阅读,感受文字直抵心灵的魅力。活动以“数字时代解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技术视角重新解读经典文本,并通过小组协作体验公益项目方案,将阅读转化为可落地的科技应用。
▲学生体验AI沉浸式阅读
两场活动虽主题呼应,却各有侧重:高一课程聚焦人物精神与行为实践,课后学生将化身“校园闪光猎人”,通过拍摄善举、创作公益漫画、设计“夸夸券”等实践传递温暖。黄珂老师鼓励学生以“爱心、童心、好奇心”为内核,善用抖音、共享文档等工具升级善举,成为“真人版推荐引擎”,让善意精准触达需要之人。她强调:“在算法时代,我们应成为光而非镜子,主动照亮他人。” 高二课程则立足技术赋能,鼓励学生借助科技力量体验全新阅读方式。
▲课后学生积极向黄珂老师请教
▲课题组成员和黄珂老师留影
此次活动以双轨并行的创新模式,既深化了高一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情感认同,又为高二学生提供了科技赋能的实践平台,实现了传统阅读与数字技术的有机互补,为寄宿制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注入多元活力,让红色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时代新光。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对雷锋精神的理解,还亲身体验了科技与人文融合的魅力。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与南宁市图书馆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合作,探索更多的阅读新样态,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编辑 戴昕明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