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天地最温柔的笔触
看——
晨雾与暖阳在此刻平分昼夜
漓江两岸的峰林浸在朦胧烟雨中
青黛色的山影倒映碧波
恍若宣纸上晕染的墨痕
春分是时间最美妙的八音盒
听——
天地间竹筏破水的泠泠声
岩洞的滴水共鸣,奏响春之清音
此时桂林
正在奏响春分三重奏......
第一重
江作青罗带,雾是春分魂
塔山,位于漓江东岸、小东江西畔,穿山隔江相望。
这里就是桂林老八景之一——塔山清影,也是桂林山水精华新二十四景其中的一景。山顶有座古塔,为桂林四大名塔之一的“佛寿塔”。
天气晴朗、江水清澈之时,在穿山公园内可以望见山体、孤塔与蓝天白云倒映水中。
一到春季,大自然大手一挥,给连绵的山峦随意泼洒上了魔幻的笔墨,使得山峦宛如漂浮于云海之上,如梦如幻。
天气晴朗、江水清澈之时,在穿山公园内可以望见山体、孤塔与蓝天白云倒映水中。
雾为它披上了一层薄纱,更添几分神秘与空灵。站在远处眺望,这山水相依的景象,恰似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每一处线条,每一抹勾勒,都恰到好处,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江水悠悠流淌,泛起层层涟漪,雨滴落下,溅起小小的水花,为江面增添了几分生机。
不同时分的泼墨塔山,色调也不尽相同,中午时分雾偏少时,更像是一副简笔画,笔触清晰,刻画精巧。
东漓古村,位于灵川县大圩镇,是桂北一处活态的漓江传统文化艺术村。当春季的细雨悄然飘落,这里便幻化成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烟雨世界,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东漓江雾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流经三江水库的冷水与暖风的浪漫邂逅,绘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水墨画卷。
这是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更是冷水流与暖空气的温差魔法,让整个江面蒸腾起层层叠叠的神秘雾纱,仿佛误入了人间仙境一般。
云雾中,若隐若现、错落有致的古民居。这些古老的建筑,白墙黛瓦,在烟雨的笼罩下,更显古朴与典雅。
“中国最美七大丹霞”之一、世界自然遗产地——桂林丹霞·八角寨。
八角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1 亿 4 千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早世。那时,这里沉积了厚达 2000 多米的巨厚层钙质胶结紫红色砾岩、砂砾岩、泥岩红层。历经约 1.35 亿至 0.65 亿年前的漫长岁月,在地球内力与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丹霞地貌逐渐成型,成为白垩系地层的生动生命记录。
八角寨景区总面积约 310 平方千米,其主峰海拔 818 米 。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典型、分布集中,特征尤为突出,被专家盛赞为 “丹霞之魂”。
一到春季,一朝春雨,雨润丹霞,三月雨蒙蒙的八角寨,山谷中飘着似有似无的雾气。
绵延数十公里的丹霞群山,浩渺的烟波悄然升起,“群螺观天”、“鲸鱼闹海”…云蒸霞蔚,壮哉美哉。
漫步龙脊天梯之上,微雨润面,清风抚肤,山峦在细雨雾气中若隐若现,朦胧间似少女的面纱,几许深邃,几许神秘。
第二重
春拂花信至,一城草木知
和记农庄的油菜花,是市区开得最早的一批,穿过竹林、研学区,金色的花海渐渐映入眼帘,和周围的一些枯枝形成鲜明的对比,像受到天公的恩宠,让春天先一步来了。
沿着栈道往里走,成群的桉树和远处成片的青山给油菜花加上了更有意境的背景。
由于栈道几乎是齐着油菜花的高度修建的,所以视野特别好,也不用怕摔跤或在积水的泥地里踩脏鞋子,淘气的孩子会直接蹦到花丛中,跑着,笑着,叫着,玩起了躲猫猫,尽情释放童真。
相比起和记农庄,遇龙河畔的油菜花则更为壮观,像铺在连绵山脉中的一块大地毯,编织成动人的画卷。
上千亩的花海一眼望不到头,在小路上慢慢行走,还能看见隐藏在黄色油菜花里的白色油菜花。
桂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早期建立的十大植物园之一。位于桂林南郊的雁山镇西面,园区占地面积有1000多亩。
2000年,杜鹃园依山而建。建园初期,这曾是广西境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杜鹃花专类园区,随便一个转身就能被茂盛的杜鹃花惊艳到。
鹿角杜鹃、岭南杜鹃、溪畔杜鹃、锦绣杜鹃、羊踯躅等共有20多个品种;鲜红、粉红、紫红、嫩黄、纯白……汇成五彩缤纷的花海,美不胜收。
山脚下分别有两个400平方米和2000平方米的人工湖,湖中充满古韵的亭子将景色点缀得更加别致。
灵川县公平湖大桥村花海,是桂林最具规模的紫云英观赏地,每年三月都会吸引一波又一波的赏花爱好者前来打卡,这里也成为了不少摄影师的宝藏地。
当三月的微风轻柔地拂过公平湖大桥村,紫云英像是接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召唤,纷纷从沉睡中苏醒,竞相绽放。它们如同紫色的小精灵,成片成片地铺满大地。
朵朵紫云英紧密相依,花瓣细腻柔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欢快地舞蹈。
一直被桂林人称为桂林版“莫奈花园”的红顶花园,一到春天简直美炸了!上百种的花绚丽绽放,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玫瑰园是红顶花园最多花的园区,花园打理人说,玫瑰园种了有上百种玫瑰,每到春天就有七、八十种玫瑰竞相开放。
红顶花园位于雁山区思上桥村,因园内有两栋红色屋顶的小屋而得名。玫瑰园刚好就在红色屋顶小屋的正前方,多姿多彩的玫瑰与红屋顶遥相呼应,美得像一幅油画。
第三重
春山新涨绿,云窟渐生蓝
不少人认为,秋冬的龙脊梯田才是最美的,或金灿灿,或白茫茫,以颜色取胜。可春播之时的龙脊梯田,更有田园风光的韵味。
不论晨光还是晚霞,水面都会倒映出梦幻的颜色,白天是翡翠、是琥珀,夜晚是火花、是星芒。
春季的龙脊梯田,烟雾缭绕,梯田初蓄水,千层“镜子”映苍穹,瑶家木楼炊烟起,春分日光斜切水面,将云影与秧苗绣成流动的经纬。
涨势较快的梯田,则更早冒出绿芽,满眼绿意,树林、梯田高低错落,山涧云遮雾绕,宛若人间仙境。
野享大岭山峰丛地质营地,位于雁山区和阳朔县交界处,距离市区大约1h,交通便利,群山环绕如城市的天然氧吧。
晴天见碧空白云映山水,阴天感受云雾飘渺恍若仙境,不管什么时候来这里,都可在这片空山密林中,领略一日壮丽与宁静。
营地里打造出了一个无敌观景台,270°俯瞰漓江第一湾的美景。
在山上俯瞰漓江,真正领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生动形象,群山之间云雾缭绕,漓江如涓涓细流般穿梭其间。每隔几分钟就有游船经过,白色的轮渡划破碧波,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建在悬崖边的秋千,不仅刺激还出片。荡出去的那一刻,体验居高临下的刺激感,同时也和蓝天白云、山山水水融为了一体,分分钟都是刷爆票圈的大片!
桂林的限定鲜味春分
螺蛳对水质、时令敏感,堪称“江河晴雨表”。它们蛰伏于河床,春分过后,天气渐暖,水温升至15℃时开始活跃,这时的螺最是丰腴肥美,而且,此时螺蛳尚未产卵,壳内无沙,正是饕餮的最佳时机。
一螺一春味,一味一乾坤,桂林人喜螺,最爱用酸笋来炒,酸笋的发酵气息与螺蛳的鲜激烈碰撞,佐以小米辣与薄荷,酸辣呛口,野性十足,恰似漓江畔的泼墨山水。
其他季节的艾叶粑都是冻品居多,因为艾叶只能在春季生长,所以只有在春季才能吃到最新鲜的艾香。
鲜嫩艾草,煮熟后捣成泥,和入糯米粉揉成团,再包入调制好的花生芝麻糖馅,搓圆捏扁,上锅蒸熟~
揭锅的瞬间,艾草香气弥漫,还是不及入口刹那的香甜!清新怡人又软糯的皮,香甜还带流心的馅儿~满口是春天的味道~
“食过春笋,方知春之味”。在桂林,不吃笋,等于虚度大好春光。
桂林不乏天生地养在密林中的春笋,绿水青山,远离繁华,一方不可多得的净土和好山好水,能生出最鲜嫩的春笋。
藏纳山野精华的笋,清脆欲滴,清香四溢。煎炒炖煨,桂林人可以折腾各种吃法,小笋用来炒腊肉、炒鸡蛋...大笋用来煲汤,各有风味。
嫩芯在齿间迸出清甜的汁水,仿佛嚼碎了春天的露珠。
桂北民谚云:“三日不喝油茶汤,满目青山也觉黄”,老姜与茶叶经木槌反复捶打,沸水冲出一碗金汤,佐以米花、脆果,祛湿暖胃,恰应春分“阴阳平衡”之道。
在桂北瑶寨,春季清晨采茶须带露水,认为此时茶叶聚敛天地灵气;炒茶用老茶树粗叶,因其苦涩更浓,更能抵御春湿。
煮茶多用龙脊梯田的糙米,与山核桃、黄豆同炒,火候需“七分焦香三分生”,保留谷物原始的野性。瑶族民谚云:“三日不喝油茶汤,满目青山也觉黄”。
一篙江水的律动、一檐雨声的节奏
已悄悄将整座城披上了新绿
此时,就等你来桂林,一起把朦胧酿成诗……
编辑 李思叡
责编 易治平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