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来宾市象州县寺村镇相关负责人一行前往秀和村委花蓬村,对近期新发现的野生茶群落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先前已被发现野生茶的古楼山区域,中塘村、马力村等地也相继发现了多处野生茶树的分布踪迹,这一发现进一步拓展了象州原生态茶资源的分布版图,为象州的茶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瑰宝。
据《象州县志》记载,象州产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民国时期,近城(今妙皇)、寺村一带的明火烟茶曾闻名遐迩。在民国时期,近城(今妙皇)、寺村一带所产的明火烟茶更是声名远扬,备受赞誉。然而,随着岁月的流转,由于土地的大规模开垦、桉树的广泛种植以及诸多历史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象州的原生态茶树曾一度濒临绝迹。
据村里的老人回忆,在明朝时期,花蓬一带曾存在着一个名为 “社坪” 的村落,据此推测,其先民极有可能是山中茶树的早期培育者。如今,结合最近新发现的野生茶树群落来看,此地野生茶的历史或许能够追溯到明朝年间。这一发现不仅有力地印证了寺村镇野生茶资源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更有可能为补全象州茶文化完整的历史脉络提供关键的线索和依据,意义重大。
考察过程中,寺村镇工作人员一行深入山林,详细查看了茶树的生长环境,并对分布范围及保护现状进行记录。现场可见,部分茶树高达两米,低矮茶树则散落山间,呈现自然繁衍状态。
寺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古茶树是象州茶文化的“活化石”,必须科学规划保护与利用,下一步将联合多部门对野生茶群落展开系统调研,并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让深山古茶焕发新生机。同时,通过整合资源,探索茶文化与乡村发展的有机融合,为产业振兴注入持久动力,续写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新篇章。
编辑 李思叡
责编 易治平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