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保平
近日,比亚迪、蔚来、极氪等多家知名车企纷纷发布巨额悬赏,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黑公关”和“网络水军”恶意攻击的线索及证据。车企不惜“砸”重金打击谣言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行业痛点与用户焦虑?
悬赏500万元征集线索
又一车企出手公开打击网络“黑公关”
3月6日,极氪汽车宣布启动“企业声誉维权专项行动”,公开征集“黑公关”和“网络水军”恶意攻击的线索和证据,经查证属实、有效、来源合法,并获得相关司法机关、执法机关采纳的,将依据线索、证据价值给予1万~500万元不等的奖励。
极氪汽车公告截图。
3月2日,“鸿蒙智行发言人”官方微博发文称,向网友征集有关线索及证据,线索一经查实并得到司法机关认可,将给予线索提供者10万至最高500万元的奖励。
而在稍早前的2月19日,比亚迪发布公告,向8名提供“黑公关”线索的举报人发放1万至10万元不等的奖励,同时,就一条具有重大价值的证据,将向提供者奖励100万元。
比亚迪公告截图。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以来,蔚来、理想、长城、广汽埃安等多家企业都曾发布过“悬赏令”,以此打击网络“黑公关”乱象。
新能源行业暗流涌动
这些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业内分析,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有望突破50%。巨大的市场潜力空间,使得这一赛道在短短10年之内汇集了众多玩家,“红海”竞争十分残酷。
然而,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成了“黑公关”觊觎的对象。从捏造虚假数据到散布降价、裁员、销量谣言,从雇佣水军刷屏到操控自媒体发布攻击性内容,“黑公关”已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3月4日,“鸿蒙智行法务”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024年5月以来,某公司操纵数十家MCN机构使用上万个账号发布、评论大量恶意造谣、抹黑、诋毁鸿蒙智行品牌及产品的虚假信息。
鸿蒙智行微博截图。
一名业内资深人士透露,当下“黑公关”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类是自媒体屡屡“过界”,炮制企业负面信息,借负面舆情、删帖等名目要求车企“花钱买平安”,企业为降低影响,只能破财消灾;另一类则受雇于竞争企业,充当打手,有针对性地编造、搜集所谓“负面信息”,拿钱办事,蓄意损害对手商誉。
从“产品内卷”到“舆论内耗”
技术发布、新车上市、产品试驾……进入2025年以来,几乎每一周,行业内都有密集的活动。处于“换道超车”关键时期的车市,竞争程度正在进一步拉满。
汽车行业分析师孙卫中剖析,也恰恰基于此背景,价格战、价值战、品牌战甚至舆论战,近两年成为了车市的主旋律。
一些车企为争市场份额绞尽脑汁,不惜通过“抹黑对手”来达到打击对手的目的。而部分车企为自保,也被迫加入“互黑大战”,形成行业生态的恶性循环。
车企“砸钱”重拳打击网络“黑公关”,不仅是企业的一次自卫反击,更是一面照见行业弊病的镜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因“黑公关”引发的车企纠纷案件同比激增,行业内耗严重。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记者从比亚迪获悉,近两年间,该公司已经累计起诉了近20个黑账号,并对30多个重点黑号进行密切关注,做好证据保全,为后续的法律行动做准备。2024年底,比亚迪起诉自媒体“龙猪-集车”名誉侵权案一审胜诉。法院认定该博主长期发布侮辱性内容,判决其删除侵权言论、公开道歉,并赔偿比亚迪201.87万元。比亚迪这一动作也被视作汽车行业反“黑公关”浪潮中的标志性事件。
比亚迪微博截图。
2月17日,小鹏汽车法务部称,就网络造谣“L3 级自动驾驶首例判决” 报案,案件已侦破,嫌疑人到案。
2月28日,自媒体 “尹哥普及新能源” 持有人尹某通过其抖音账号发布视频,就其此前关于蔚来公司及乐道品牌的不实言论公开道歉。当天,蔚来法务部公布了针对网络恶意造谣和抹黑行为的维权进展,称针对一些恶意造谣账号的不法行为已报警。
某自媒体博主发视频道歉。视频截图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从司法实践来看,编造企业‘黑料’利用互联网传播、雇佣‘网络水军’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均被认定为损害商业信誉、品商声誉的侵权表现形式。” 广西金卡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剑文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呼吁共建健康舆情生态
在相关平台,众多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支持企业此类反“黑公关”行动。据悉,鸿蒙智行“悬赏令”发布不足24小时,便收到了超过1万条私信留言。
近日,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表示,比亚迪对于那些恶意抹黑的行为,将一追到底,绝不姑息。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进行发言。视频截图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应将更多精力投入技术研发而非“口水战”。真正的 “君子对决” 应如围棋,既分高下,也共同做大棋盘。若陷入 “互泼脏水” 泥潭,损害的是行业整体形象。
“发自己的光,不要吹灭别人的灯。”业内人士呼吁,共同营造良性健康的行业网络舆情环境,才能促进行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丁春霞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谭双梅
审核 赵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