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母亲河的身体情况,他们最清楚 | 母亲河·守护者联盟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艺 闫芬丽

科学、全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能说明母亲河身体好不好,环境检监测员可能是最懂母亲河“健康状况”的人。来自自治区南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周莉,近30年来,不断适应着要求越来越高的水质监测方式,用越来越多的数据,见证母亲河邕江和她的18个儿女(南宁共有18条内河),变得越来越美。

在邕江进行手工监测的环境监测者。受访者供图

为了数据准确,出门像搬家

3月4日,南宁阴天,没有降雨对水环境造成影响,是个进行手工监测的好日子。周莉和同事们带上设备,去往邕江上游的三津和老口两个取水断面,进行每月一次的手工监测。

30多个不同材质、大小的取样瓶装满了3个样品筐;还要带上便携式水质测试仪、化学试剂、深水采样器、水桶,以及保存样品的冷藏箱……为了数据更全面、科学,周莉和同事们每次出门都像搬家。这些设备,是给母亲河体检用的“听诊器”,每一件都必不可少。

外出进行手工监测,环境监测者需要带的部分设备。受访者供图

周莉介绍,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科学、准确,避免检验受环境、操作、运输等因素的影响,他们除了要带上“标准样品”“运输空白”等,现场取样还要一式多份,有“全程序空白”“现场平行”等,所以瓶瓶罐罐特别多。

在采样过程中,每个项目都要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比如采集硫化物项目时,要将水样放入可遮光的棕色玻璃瓶装样品,并及时添加化学试剂固定,再放入冷藏箱保存,否则就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臭水沟变成网红打卡点

周莉说,虽然手工监测不会选下雨的天气,但是他们经常需要乘船,才能去到目的地取水点。

在她记忆中,曾有同事在上下船时落水。还有一次,她乘小渔船去监测,当天风大浪大,她很担心小渔船会被打翻,一路上都心惊胆颤。但到了目的地,周莉和同事们顾不得风浪,抓紧时间完成了现场取样、监测工作。

环境监测者进行手工监测。受访者供图

从1997年工作至今,周莉一直在和水质监测打交道,也见证着母亲河邕江,以及18条城市内河水质变得越来越好。多年以前,由于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入,在排污口下游,邕江很多河段水体颜色泾渭分明、清浊明显。经过十几年全面城市内河综合整治,现在站在邕江岸边,就能看到鱼儿在碧水中游来游去。

内河中,那考河的变化最为明显。在2007年前,周莉和同事曾经在那考河进行手工监测。那时,那考河就是条臭水沟,河面漂着各种生活垃圾,还时不时传来刺鼻的味道;现在,那考河河水清澈,沿河而建的公园更是南宁网红打卡点。

4日中午,两个取水断面的现场监测完成,周莉和同事们顾不上休息,马上往回赶。他们有用于检测粪大肠菌群的样品,要在6小时内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否则样品就会失效。这个项目,是检验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生物指标。

母亲河“打喷嚏”,他们也知道

为了保证母亲河的健康,南宁不断给她增加“体检项目”。周莉回忆,她最初参与河流手工监测时,只有20多个监测项目。但是现在,他们常规监测的项目就有61个,最多时需要监测109个。

2022开始,南宁新开展了全氟化合物、抗生素、雌激素等新污染物的监测;2024年,南宁开始进行水生态监测,水中浮游植物(藻类)等都是监测对象。

各种高科技设备,帮助监测水质数据。南国早报全媒记者李艺 摄

此外,南宁不断引进先进仪器设备,如气质联用(G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等。这些仪器有更高的灵敏度、更低的检测限和更广的分析范围,能够快速识别和定量污染物。有它们的帮助,监测员甚至可以在南湖里关注到一勺盐的浓度变化。

南宁还有20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可监测17个项目,实现了对主要河流等的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这些自动监测站可以24小时连续监测,每天会生成水质监测日报,是邕江水质的可靠卫士。

周莉说,得益于全面、准确、及时的水质数据,现在母亲河哪怕“打个喷嚏”,他们都能在数据上第一时间找到痕迹,有关部门能借此迅速做出反应。

相关新闻

为了保护母亲河,他拆掉亲哥的养鱼网箱 

打捞垃圾、分享水下美景,这群潜水员“深潜”护柳江

宣传防溺水知识,他们这样保护母亲河

洪水中“逆行”,他们是最懂母亲河“脾气”的人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邱晨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谭双梅

审核 赵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