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彭庆 文/图
鲜有游客知道,涠洲岛距大陆24海里,与北海主电网没有输电线路连接,长期只能以“孤网运行”模式供电。
近年来,涠洲岛旅游业快速发展,岛上用电需求激增。如何保障电力稳定供应,成为涠洲岛旅游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迈过的一道难题。今年1月3日,北部湾首个跨海联网工程——220千伏涠洲岛跨海联网工程主体顺利开工。项目建成投运后,将告别“发电机时代”,彻底结束涠洲岛电力孤网运行的历史。
在涠洲岛滴水村经营民宿的陈翔(化名)感触颇深。“因缺乏公共电源,断电已是海岛旅游高峰期的常态。”他告诉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从晚上7点到12点,各个村总会轮流停电,包括他在内的众多民宿经营者几乎都配了一台发电机。
据涠洲岛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数据显示,每年旅游旺季,海岛游客日接待量均超过1万人次,电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正因为此,这一工程被外界寄予厚望。它将在涠洲岛建设1座220千伏涠洲变电站,再以“陆缆+海缆+陆缆”的形式新建47.9千米联网线路至北海220千伏墩海站,接入大电网系统。
3月,众多游客慕名登上涠洲岛。
近日,记者探访项目现场时看到,涠洲变电站297根工程桩已经全部打入地下,现场工程车来回穿梭,逾40名建设者正抢抓工期,进行地基的回填土施工。
涠洲变电站,施工人员正有序填土回土。
按照进度计划,项目将于7月进入海底电缆敷设阶段,12月底整体投运。项目建设方——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项目管理二部经理吴星向记者介绍,与普通电缆相比,海底电缆需要更高的机械强度和防腐蚀能力,220千伏海底电缆在国内首次采用国产交联聚乙烯材料,实现长距离海底电缆绝缘材料国产化,打破国际垄断。
近日,涠洲变电站297根工程桩已打入地下,电器设备即将进场。
另外,考虑到涠洲岛周边分布着大量珊瑚礁,海缆施工采用长距离非开挖水平定向钻的方式,从海床下穿越珊瑚礁区域登陆涠洲岛,通过“航道疏浚+海缆冲埋+掩埋”的综合保护方案,减少项目施工对生态的影响。
“项目定向钻的长度将创下行业之最,这条海缆也将是广西最长的一条海底电缆。”吴星感慨道。
电从陆上来,也从海上去。涠洲岛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为涠洲岛输送电力,220千伏涠洲岛跨海联网工程还兼顾了北部湾海上风电发展的需要。
涠洲变电站效果图,其外立面采用“海丝流光”理念设计。
据悉,北部湾风电基地是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五大海上风电基地之一,目前共规划9个海上风电场区,总规划装机容量2350万千瓦。涠洲岛跨海联网工程建成后,将为北部湾海上风电提供送出通道,让风从海上来,电送陆地去。
“这也是国内首个集海岛供电和绿电送出于一体的项目。”站在涠洲变电站地基飞扬的尘土间,吴星兴冲冲地对记者说:“你别看现在还是一片黄土,建成后它将是涠洲岛的网红打卡点,并为广西向海图强提供能源支撑!”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肖海燕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赵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