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主角
它很小,小到不足巴掌宽
它很大,大到承载时代变化
车轮滚滚,火车越跑越快
一张张车票也在不断改变、升级
退出时代舞台的旧车票
写满了历史变迁、岁月回忆
↓↓↓
新中国铁路第一代火车票是
常备客票(硬板票)
需要手工加注乘坐信息
售票员用日期机
在车票上印上日期,贴上座位号
1997年
软纸电子票正式投入使用
发售方式也改为计算机售票
极大降低了售票差错率
售票速度从几分钟压缩到几十秒
2007年,磁卡票开始出现
自助验票闸机通道投入使用
乘客可自助刷票进站
2020年4月
内地高铁和城际铁路
电子客票实现全覆盖
乘客可持有效身份证件“一证通行”
乘车过程更顺畅、便捷
2024年11月1日起
客运电子发票正式上线
纸质车票报销凭证功能
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纸质车票逐渐淡出视线
但旧车票背后的故事
永远留存在我们心中
↓↓↓
在纸质车票时代,我们售票员需操作售票机,录入旅客信息并打印车票。那时,旅客常因行程变化前来咨询改签或退票,我们需仔细核对票面信息,防止错误。改签或退票的车票需回收,丢失要自掏腰包赔付,这让每次下班核对票款时都倍感紧张。
如今,旅客大多通过互联网或手机客户端购票,车站售票窗口压力大减。报销凭证电子化后,旅客不再需要纸质凭证,我们也不用担心库存管理和打印故障。不过,我们仍需向旅客解释电子报销凭证的获取方式和使用范围等规定。
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向帮助不熟悉电子购票流程的旅客,从关注车票的物理形态,转变为全方位为旅客提供信息服务和帮助,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
曾经,检票工作一直是客运员的“重头戏”。我们要仔细核对旅客手中的车票、身份证信息,确认票面信息无误后才能放行。在客流高峰时段,很容易出现排队拥堵的情况。随着电子客票的推行,检票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旅客只需刷身份证或使用手机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快速通过闸机,提高了检票效率,减少了排队等候时间,让车站更井然有序。遇到不熟悉电子检票的旅客,我仍会耐心帮助他们。
从纸质车票到电子客票,科技为铁路客运带来了巨大改变,不变的是我们待旅客如亲人的初心。
还记得2018年毕业旅行,我乘坐玉林至昆明K230次列车,一路翻山越岭,穿越隧道桥梁,沿线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毕业后,我入职南宁机务段,成为南昆线百威段一名火车司机,和铁路结下不解之缘。
如今,我驾驶火车行驶在这条山区铁路上,眼中的“美丽”都转化成了“压力”,不仅需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不间断瞭望,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操纵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才能确保行车安全。
从2012年第一次乘火车去湛江看大海,到驾驶火车驶过红城百色,我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好河山,这些车票承载着我的青春,也映照着我的成长。
一次,我和父母一起送亲戚赶火车。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双层火车,车厢分上下两层设计,整洁宽敞,让人眼前一亮。列车鸣笛,大家透过明亮的车窗挥手告别。我突然觉得,眼前的庞然大物就像一座移动的家,能让远途的人休息舒适、平安返程。
时至今日,泛黄的旧车票仍承载着珍贵回忆。偶尔看到它,我脑海中就会浮现与亲人一起的美好画面、对重聚的期待。
我保留着许多车票,它们记录着我的青葱岁月,有远离家乡的不舍,有踏上求学之路的喜悦,有入职铁路的期待。
一张车票、一段旅程、一份记忆,工作十多年了,偶尔翻翻旧车票,回忆来时路,总能有些新感悟,提振继续前行的勇气,以更饱满的状态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编辑 李思叡
责编 易治平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