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占玲/文 朱婷婷/图
编者按:
罕见病虽“罕见”,却关乎无数生命的悲欢。罕见病患者面临着艰难的确诊过程、匮乏的治疗资源等困境,在治疗过程中,不少家庭因看不见希望而不得不选择放弃。2月28日是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不止罕见”,南国早报推出特别报道,希望大家给予罕见病更多的关注和理解,有更多社会力量介入罕见病的治疗。
13年前,5岁的蕾蕾和不到1岁的弟弟洋洋,被确诊为SMA(脊髓性肌萎缩症)。这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罕见病,消息如晴天霹雳,让一家人遭受巨大打击。那时,SMA在国内无药可医,但潘裕烈的目标坚定而明确,带着两姐弟踏上了对抗SMA的艰难之旅。
2021年年底,国家医保部门的“灵魂砍价”带来了曙光。治疗SMA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进入医保范畴,价格从原先的70万元/针降到约3.3万元/针。2022年,姐弟俩迎来首次注射,症状逐渐得到了改善。
对多数人而言,自己梳头发轻而易举,可蕾蕾却用了11年。
2022年2月,姐弟俩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第一针治疗后,严格遵医嘱定期注射。注射到第八针时,蕾蕾感觉自己肢体力量恢复了不少,不过,这些力量并不足以支撑她自理生活。2023年12月,在医生的建议下,蕾蕾进行了脊柱侧腰矫正手术。刚手术完那段时间,蕾蕾只能趴着,只要稍微动一下,就会疼痛难忍,哭不出声音。
经过康复训练,蕾蕾能在轮椅上坐起来了,还能自己完成起床、刷牙洗脸、洗澡等日常事务,更实现了自己梳头的愿望。梳头时,蕾蕾会用书本撑住两个胳膊肘,头部稍微向前倾斜一点,保持身体平衡后,拿起梳子,把头发梳直,绑上发圈。
▲经过治疗,蕾蕾的生活基本上能自理。
相比姐姐,弟弟洋洋的进步慢一些。洋洋婴儿时期就被确诊为SMA II型,情况比姐姐的SMA III型更严重。截至今年2月,他和姐姐分别进行了12次注射。3年下来,洋洋有了些许力量,爸爸抱他上床、穿衣时,他能稍微支撑自己,而不像之前要完全倚靠父母。
目前,蕾蕾在南宁市一所高中就读。已经高二的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常拿班级第一,还多次获得奖学金。两个孩子日常出行需要依靠轮椅,为方便蕾蕾读书,原本在隆安县生活的潘裕烈一家,在学校宿舍租了房子。
▲潘裕烈接送蕾蕾上下学。
每天早上6时30分,潘裕烈准时起床为孩子煮早餐,护送蕾蕾上学,接着买菜做饭、打扫卫生。临近中午,学校下课,他会提前10分钟去学校,争取在放学时第一个到教室,为蕾蕾的回家之路保驾护航。
洋洋目前通过老师送课上门学习。老师会在每周三或者周五的时候到来,其他时间,洋洋就在家自学。他的世界似乎只有客厅和卧室,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懂事和可爱。2月20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在洋洋家中看见他时,他刚睡醒,见到记者到来便马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并腼腆地和记者打招呼。潘裕烈说,洋洋很少接触陌生人,有些社恐,他想要带洋洋出去多接触外面的世界,但他还要兼顾着姐姐,没办法随时都陪着。
▲潘裕烈照顾儿子起居。
2024年上半年,刚返校不久的蕾蕾开始频繁生病,反复感冒发烧,潘裕烈很担心女儿的身体状况。
有一次遇上蕾蕾夜里发烧,潘裕烈着急得不行,没有多想就给医生范歆打去电话。当时夜里11时多,范歆已经入睡,接到电话时,她瞬间清醒过来,仔细聆听,给出中肯建议。范歆是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从姐弟俩被确诊SMA到现在,一直是她和同事们一起跟进病情,10多年的相处,他们已经成为朋友。
进入高中后,蕾蕾还结识了一群好朋友,她们总是在她沮丧、难过的时候,给她以安慰,“只要我们在你身边,你想做什么,我们就带你去做”。
父母的支持,医生、老师、同学的鼓励,让蕾蕾的世界渐渐丰盈起来。
对于未来,她开始有了些许明晰的方向,那就是一定要读大学,“我没什么其他的优势,但我可以通过努力考上大学”。蕾蕾说,如果可以,她还想去外省读书,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这些年,潘裕烈加入不少病友群,每当有人向他取经,他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
眼下,潘裕烈更担心洋洋的状况,因为洋洋的身体情况没有特别大的改变。最近,潘裕烈正在关注治疗SMA的口服药物,也在犹豫要不要给洋洋换一种治疗方式。13年来,为了抗击SMA,他带着孩子们四处求医问诊,也为了孩子们做了不少决定,孩子们经历的不论是生理的疼痛还是心理的折磨,他都看在心里。
这些年来,范歆遇到过不少像潘裕烈这样的“老病友”家属。和他们接触时,范歆被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为什么我们家从来没有人得过这样的病,而我们的孩子会有?”事实上,每个健康个体都携带有隐性遗传的致病基因变异,约2%~4%的育龄夫妻即使无家族史,仍存在生育隐性遗传病后代的风险,这凸显了孕前携带者筛查与产前诊断的重要性。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范歆正在巡视病房。
在范歆看来,与罕见病抗争是场持久战。一方面,不少患者家属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另一方面,他们不放弃与命运的抗争,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怀抱希望,期待一线生机。“10多年前,治疗SMA的药物还没有进入国内,可现在治疗SMA的药物已经可以通过医保报销。”
医疗技术的每个微小进步,都可能成为点亮希望的星火,作为一名父亲,对于两姐弟的未来,潘裕烈无法给出答案,但他知道唯有坚持,才可能遇见转机。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丁春霞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