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保护视力!南京一小学创新实施“教室无电子屏日”

来源:南京晨报 发布时间:

2025年春季学期刚刚开始,一项旨在呵护学生体质健康的创新行动在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悄然启动。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号召,落实江苏省教育厅“2·15专项行动”健康第一的精神,学校决定将每月6日、16日、26日设立为“教室无电子屏日”,全体老师上课时关闭大屏,增强师生互动,一样精彩纷呈,趣味丛生!

板书明显增加,互动对话热烈

“无屏课堂”什么样?

2月26日,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迎来首个“教室无电子屏日”。上课铃响,老师们开启“无屏课堂”。一年级教室里正在上语文课,黄卉老师这节课带着大家学习古诗《春晓》。“不使用大屏,没有PPT,我的板书明显增加了,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语言更多了。”姚海霞老师这节数学课讲授方程式的解法,没有了点击即现的课件后,孩子们跟随她漂亮的板书展开一步步的思维,多了递进动脑的过程。没有大屏播放生动的影像,竺暄老师的语文课将孩子们请上讲台做起小老师,原生态展示他们对于美妙词句的理解,课堂气氛更加热烈。

“去电子化”,想象空间变大

“教室无电子屏日”这一天,老师们纷纷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或写或画,同学们盯着黑板认真听讲,一个个绿色、健康、生态的课堂在这里发生。老师的眼里有学生,学生的眼里有知识。校长郝玉梅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她给二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节整本书阅读课。“如果使用大屏,书本上的‘兔儿爷’形象一下子就会具象展现,孩子们缺少了想象的空间。而这节课,我带着孩子们读故事,请他们在黑板上画下自己对文本理解后心目中的‘兔儿爷’,他们画得非常棒。”

郝校长告诉记者,传统的课堂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信息化技术发展后,电子设备用于课堂增强了教学的丰富性。“现在,我们每个月有三天回归传统课堂模式,很多老师发现,有很多‘去电子化’的优势。”例如,老师们没有了统一课件的惯性思维,课堂更加精炼和有针对性;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互动增加,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少了所见即所得的大屏展现,课堂更多留白和思考的空间。

不仅保护视力,也提升思维

记者了解到,南外河西一附小实施“教室无电子屏日”行动,初衷在于倡导学生保护视力、呵护体质健康,同时,也是学校“五自”尚学课堂的实践: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自我探索、自由展示、自信表达、自我省思,乐学、会学、善学,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提升。“五自”尚学课堂旨在变革教学方式,优化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关注课堂,研究学生,促进学生生动自主发展,努力探索“素养导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提质增效”教学新样态。

课间15分钟,传统游戏玩起来

除了“教室无电子屏日”,学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把控作业时间,对学生书写时的坐姿要求做到“三个一”。根据“2·15专项行动”,认真落实每天2次眼保健操、课间15分钟休息、每天两次30分钟大课间活动,每学期开展爱眼护眼知识宣传和学生视力筛查。记者看到,学校教室走廊上设置了许多传统游戏的图文介绍,引导孩子们下课快乐动起来。

在今后的学校工作中,学校还会继续探索关于学生预防近视方面的新做法,与家庭、社会携手并肩,合力为学生的眼睛健康保驾护航。

控近视把好“第一道关口”

江苏省教育厅2023年底发布《关于印发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清单(试行)的通知》。

各地各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将学生身心健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带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学生的深厚感情,齐心协力做好近视防控工作。

各地要坚持预防为主,抓早抓小,将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段作为近视防控“第一道关口”,密切关注儿童屈光状况及远视储备量,做到早预防、早监测、早发现、早干预,严格控制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逐步降低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各地各校要坚持综合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有效防控,实现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家庭、社会协同推进,形成近视防控合力,不断提升学生视力健康知识知晓率、用眼行为改进率、视觉环境条件达标率。

要全面实施学生视力健康监测公示报告制度,每学期监测并公告学生视力健康总体状况。明确了教育局局长、校长、校医、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和学生等八类人群在近视防控中的责任。


编辑 刘冬妮

责编 蒋晓梅

审核 黄新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