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上海市松江区伴亭路888弄象屿名城的多位居民报料称,小区居民遭遇了噪音扰民,但噪音来源是个九旬老伯伯,到底是为了啥呢?
了解前因后果的小坊不禁感叹,老人也作孽,邻居也作孽。
据多位居民向记者提供的视频显示,这位老人站在阳台上,向外大声呼喊。不少邻居表示,老人此举已有2个多月,一开始是拿着喇叭叫喊,后来还亲自上阵,情绪激动的叫喊声,比喇叭更具穿透力。
有时老人在深夜还要叫嚷多次,这样的噪声折磨,让不少邻居已在崩溃边缘。
居民:
我们任何人没有他这个嗓门,他这个喉咙响得真的是…他一晚上要三四次,怎么休息好呢?晚上12点、1点、2点也叫,我有时都是给他叫醒的。
老人为何要半夜大喊大叫?邻居们隐约听到,老人希望居委来解决自己的家庭纠纷。
杨女士 楼下邻居:
大概的意思是,他们家里可能有一些老人父子之间财产分配不均的问题,他可能想重新调整。他找过居委,但居委没有办法帮他协调,他也没有办法直接去找到他想要协调的儿子,所以他现在就火气比较大。
老人几次三番扰民,除了保安上门劝阻外,邻居们还报过警,甚至还陪老人去小儿子的单位谋求解决,不过都收效甚微。
居民:上次去敲门,我们说打110吧,保安说阿姨你们不要打了,这个小区打110的太多了,每天都打。他儿子就这么和居委会说的,你下次也别打给我了,我也不会来了,有什么事我们就法庭上见。
居民:他有个儿子是三甲医院的专家门诊医生,(但)到医院里去根本面都无法见到。
一时间,居民之间的氛围紧张,关系也剑拔弩张。
居民:你叫什么啊!有问题去找法律援助,别找我们。
居民:他的意思是要叫你们帮他解决,我给你们压力,你们好找居委会解决。但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能解决的呀,你要维权,我们也要维权,我们居民怎么办呢?
业主群里也吵翻了↓↓↓
老人为何要用如此极端的方式表达诉求?经记者了解,这位96岁高龄的杨老伯有三个儿子,但长期独居在小区。
去年10月,老人突然找到居委会,希望帮他调解家庭纠纷,重新分配财产。
常艳红 云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他希望曾经给小儿子的22万能够返还给他,自己回位于桂林路的老房子去住,同时小儿子把户口从老房子迁走。
居委虽然帮助老人联系了公益律师,但4位律师轮番上阵,仍未解开老人心结,倔强的老人家还一度睡在居委"示威"。
常艳红 云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因为老人觉得住在居民区,居委会就应该给他解决全部的问题。在律师提供的解决方案和意见和老人的设想得不符时,他当天就住在了居委会,住了2天一夜,当天还拒绝进食。
2月12日上午,记者和属地居委及热心邻居一起上门,希望能劝说杨老伯不要再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打扰邻居。
在杨老伯家,记者通过交谈发现,老人身体健朗、思路清晰。家中还专设一面奖状墙,挂满了子女及自己曾获得的荣誉。
在交谈中,杨老伯也向坊记吐露了心声,表示自己知道噪音扰民不可取,但无奈只能通过这个办法引起大家关注,表达满心委屈。
常艳红 云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你的事情邻居都知道的。
杨老先生邻居:我们都知道的。
杨老先生:你们不知道,我有很多委屈闷在心里没办法了,今天你们来了我要讲一讲,你们说我不对、批评我,我接受、我道歉,该上的制裁给我上,不要照顾我的年龄,因为这样是犯罪。
不过一谈及噪音扰民问题,杨老伯就开始“装傻充愣”,要求居委按其心意,帮助解决家庭纠纷的态度依然十分坚决。
常艳红 云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近期你的邻居反映,喇叭你这几天是没有叫了,那么以后是不是都可以不放喇叭了?因为你正在打扰小区600多户的居民。
杨老先生:我说不放就不放,但是问题没有解决我还是要放。
常艳红 云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老师,你的家事纠纷不是居委会给你一句两句可以解决的,你家事即使没有解决,你也不能够打扰这么多居民的正常生活,对不对?
杨老先生:听不清楚了,听不清楚了......
常艳红 云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你不能每次我和你提到关键的事情你就听不清了。
此前,居委虽也多次联系老人的三位儿子,不过都未能取得很好沟通,后来甚至连电话都无法接通,老人这这才开始用喇叭播放自己的诉求。
常艳红 云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老人的二儿子在新加坡工作,常年在国外;大儿子已经退休,居住在宝山区;小儿子在职,是一名医生。我们主要和大儿子和小儿子联系,也希望他们能够重视,但是收效甚微。我们九亭镇一直要求“三所联动”,推动解决他们的家庭矛盾,但他的儿子拒绝,等到今天也没有联系居委会。
此外还有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老人的吃饭问题。原先,老人的三个儿子每月会轮流为其送饭,饭送到门口,人就走了。随着父子关系的恶化,本月开始已经没人送饭了。
杨女士 杨老伯楼下邻居:
之前听说是孩子给他送饭,但是像送外卖一样,自己也是见不到人的,按了门铃就走了,所以老人觉得没有人说话。
为了解决杨老伯本月的吃饭问题,属地工作人员和记者一起拨打了老人三个儿子的电话,最后只有大儿媳接听了电话。
对方表示,由于家庭内部矛盾,目前在送饭问题上确实发生分歧,不过她愿意和居委书记见面,先当面商榷。
大儿媳:二月份不是我们送。
书记:他现在没人送,你们是不是可以承担一下这个责任,然后兄弟之间再去解决?
大儿媳:那怎么办啦,家里两个儿子竟然都不管,钱拿了却不管老人,你说我们怎么办?你们居委不是有人给他送饭的吗?20元一顿,你去帮他办这个好了。
书记:你们要过来先缴纳费用,可以享受政府补贴。
大儿媳:那你拿他退休工资去办好了。
书记:老人不愿意。
大儿媳:那你什么时候在,我吃好饭过来要2个小时,3点钟左右你到他家里来,我和你一起去。
上海申道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杨邹华表示,将自己的家庭矛盾通过"扰民"的方式放置于"公领域"以谋求解决,十分不妥,且已触犯相关法律。不过在实践中,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通常情况下还是会柔性处理,建议属地真正发挥好"三所联动"机制,让诉求各方重回谈判桌,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对于是否要起诉子女没有尽到赡养义务?律师认为,杨老伯头脑清晰,有一定的退休工资和独立生活能力,因此无需监护人照顾。不过这不等于子女尽到了“赡养”义务,除了为父母提供物质支撑,履行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杨邹华 上海申道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这个老人是典型的物质条件不差,但缺少子女对他的关怀和赡养,我们的赡养不仅仅能是包含了金钱方面的给予,应当还是要包含情感的关怀,日间的照料,医疗的护理,这些都是赡养的义务之一。
编辑 何坪阳
责编 杨双竹
审核 段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