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书兵
南宁城隍庙,隐于繁华商业中心的旁侧,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隐者,低调而不张扬。若不是来南宁工作,我这个历史爱好者,恐怕也会与苏缄这位英雄失之交臂。在文风昌盛、才子佳人辈出的北宋,苏缄的名字似乎并不为人注意,然而,当我轻轻翻开历史的档案探寻他的事迹时,却被深深地震撼了。
苏缄,这位极具政治才干的历史人物,行事果敢、有勇有谋,尽显英雄本色。他恰似一棵苍松,在乱世的狂风骤雨中傲然挺立,守护着一方安宁。正因如此,他以身殉国后,邕州百姓自发为他立祠,把他奉为南宁城隍,供后人景仰祭拜。
宋熙宁八年(1075年)冬,在抗击交趾侵略军入侵邕州的战争中,苏缄身先士卒,日夜坚守在城墙上,指挥士兵御敌。当敌人的攻城器械一次次撞击城门,当弩箭如蝗虫般袭来,他毫不畏惧,眼神中满是坚定和决绝。城破之时,他毅然摒弃苟且偷生的念头,决心与邕州共存亡。他深知,这一城百姓皆为他的责任所系,这一方土地更是他坚守的使命所在。他的死重于泰山,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苏缄,这位饱读诗书的进士,其身上流淌着中国文人风骨的血脉。其爱国精神与屈原一脉相承。屈原为楚国振兴殚精竭虑,虽屡遭放逐,却始终坚守爱国之志。苏缄亦如此,他关心百姓疾苦,强化吏治管理,厉行监察。虽然得罪不少权贵豪商,但能以身作则,取信于民,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他的坚韧可比苏武。苏武牧羊北海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旄节尽落而忠心不移,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后世楷模。苏缄在熙宁战争中,同样展现出了惊人的坚毅。面对敌众我寡的困境,他沉着冷静,组织军民顽强抵抗。粮食短缺时,他与百姓同甘共苦;兵力不足时,他鼓舞士气,以一当十。在那漫长而艰难的日子里,他的身影成为邕州城最坚实的屏障。如苏武般,他在困境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使命,绝不向敌人低头妥协。
苏缄的风骨,在历史的演进中,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后辈无数中华儿女心中的爱国之火。文天祥兵败被俘,宁死不屈,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气概,诠释了对国家的忠诚;岳飞精忠报国、战功赫赫,虽含冤而死,但其“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豪情,千古传颂;于谦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誓言,掷地有声;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积极抵御外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令人敬仰。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更是继承了苏缄的精神,他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或在敌后顽强抵抗,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都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
如今,漫步在南宁街头,或许很多人不记得苏缄的名字,但他的精神早已如春雨润物般,融入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深入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骨髓和基因之中。南宁城隍庙,虽低调地隐匿在繁华都市的一角,却如同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时刻提醒着人们勿忘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苏缄所代表的爱国精神。每当我踏入城隍庙,心中都会涌起对苏缄深深的敬意。
编辑 丁春霞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张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