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雷小琴
“这是我和画家马万里在九曲桥合影”“这是我在湖心亭备战高考时的情景”……日前, 61岁“高龄”的南宁市人民公园九曲桥已修缮完毕,将于蛇年新春正式开放(此前报道)。 九曲桥陪伴着南宁人走过了61个春秋,当年在桥上留影的孩子早已长大成人,有的已是三代同堂。可以说,九曲桥见证了每一个南宁人的成长,也见证了每一个南宁家庭的幸福时刻。
对于老南宁人来说,人民公园九曲桥是儿时的游玩地,是年轻时的约会地,是退休后的散步休闲之地。尽管如今南宁市的公园和数不胜数,地标式的景点层出不穷,但关于九曲桥的故事仍历久弥新。
知青作家黄少雄说:“1968年10月1日,南宁二中老三届同学汇聚在南宁市人民公园,从望仙坡走到白龙塘九曲桥,庆祝新中国成立19周年。这是我们在九曲桥的合影,前排左一是我。同学们胸前都戴着像章,颇具时代特色。 ”
▲1968年10月1日,南宁二中老三届同学汇聚在人民公园九曲桥的合影,前排左一是黄少雄。同学们胸前的毛主席像章,颇具时代特色。 黄少雄供图
南宁市人民公园成立于1951年,是南宁市最早修建的公园。据人民公园负责人介绍,九曲桥建于1964年,与白龙塘上的一座三拱桥、两座单拱桥、一个湖心亭组成“四桥一亭”景观。它们不但连接起了白龙塘的南北两岸,更是整个人民公园的点睛之作。
逢年过节,南宁人都要游人民公园,登上九曲桥赏湖景。那时候,拍照是很稀罕的事,只有亲人从外地回来,或是同学聚会时,偶尔才能拍上一两张黑白照片。九曲桥也成为了亲人团圆、同学相聚的美好见证。
▲1978年九曲桥全貌。陈勇翻拍
九曲桥就像一位老友,静静地陪伴着每一个南宁人。退休干部吕智锦珍藏着一张和现代著名书画家马万里在九曲桥的合影。黑白照片上,马万里身着中山装、拄着拐杖,和蔼可亲,一旁的年轻小伙正是吕智锦。照片上,九曲桥的桥栏是用白色小石米装饰,白龙塘上还可见湖心岸边。
吕智锦回忆道:“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南宁市共和路与当阳路相交处一个大院里,前院作办公楼,后院作宿舍,马万里在此居住,我的父亲也在此办公,因此得向马万里请教,和他一起到人民公园九曲桥游玩,并合影留念。”每当吕智锦重游九曲桥,一幕幕往事就会浮现在脑海。
▲上世纪六十年代,吕智锦(右)与著名书画家马万里(中)合影。吕智锦供图
九曲桥也是老南宁赵萍心目中的老友,赵萍说:“1982年,我在九中读高三,备战高考,常常走过九曲桥,到湖心亭看书。”
据介绍,九曲桥于2007年—2008年进行过一次修缮,2020年,九曲桥等64处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被列入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但因结构性问题,2024年11月再次进行重修,维修后的造型与原来的不变,变的只是其装饰面。老南宁人的“老友”依然在。
▲2019年12月10日,晚霞中的九曲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邹财麟摄
对于80后、90后来说,九曲桥也是他们春游、秋游必逛的景点,九曲桥边逗喂鲤鱼,快乐无比。1980年出生的李先生回忆道:“2003年中秋,人民公园举办了非典之后第一次灯展,当时花灯展的主题是‘龙聚龙潭’,展出有艺术彩灯30多组,工艺灯、气氛灯1000 余盏。我约了一位心仪的女孩一起逛九曲桥、看花灯,亲密交谈,最后牵手成功,如今我们的两个孩子都上中学了。今年春节,我们一家四口还要重游九曲桥,重温幸福时刻。”
▲2023年7月,南宁市人民公园,市民在湖中划船。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邹财麟摄
蛇年新春,值此九曲桥重新开放之际,南国早报推出“时光匆匆 情怀不老”老照片征集活动。欢迎您来晒您与九曲桥的老照片(附上简要说明),或是与南宁老建筑、老味道的照片(必须与春节有关),有机会获得螺小丰螺蛳粉2包(包邮)或南宁肥仔饭店提供的早茶代金券1张或早茶折扣券1张或晚市折扣券1张。
投稿邮箱:460966163@qq.com
老照片征集热线:13878815517(雷记者)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肖海燕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郭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