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广西如何乘势高飞?代表委员热议风口上的微短剧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婧 兰敏

看几秒立马上头,分分钟带你入戏。近年来,微短剧的发展可谓“狂飙”,不仅追剧的人多,拍剧的人也不少。火出圈的微短剧市场广西能分一杯羹吗?微短剧精品化之路应该怎么走?自治区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围绕广西微短剧发展提出建议。

.

数据:看短剧的人比点外卖多,年轻人银发族都爱看

“看到精彩时就结束了,欲知后续要充值解锁下一集。”大学生小唐最近半年迷上了剧情紧凑的网络微短剧,虽然明知剧情俗套、表演生硬夸张,但“爽”点多的短剧,让她看完一集忍不住想看下一集。69岁退休老人梁阿姨也爱看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闪婚五十岁》等这类老年玛丽苏故事让她上头。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0%,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网络外卖、网络文学和网约车用户数。行业机构预估,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而内地电影全年总票房收入预计为470亿元,微短剧市场规模有望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

微短剧拍摄现场。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本地:大学生入行短剧市场,3年创作60余部剧

微短剧的风也吹到了广西,有公司数年前便开始创作微短剧。广西一家网络微短剧制作公司董事长兼CEO周培金介绍,他们推出的短剧涵盖了言情、现代、喜剧等题材,这些短剧作品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国内主流平台上线,多部作品热度突破2000万。他们团队中大部分成员都来自广西。

“我们不少学生毕业后也涉足微短剧领域,有去当演员的,也有当编剧的。”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教授黄瑛介绍,这些毕业生不仅在南宁发展,有的还到杭州、北京等地打拼,部分人参与创作的微短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不少人入行微短剧,参与拍摄和制作。

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的段婷婷目前从事编剧工作,从2022年至今,她共参与创作了60余部微短剧,短剧行业出现的任何一种题材她几乎都写过。她表示,越来越多人感知到微短剧这个风口,大批的创作者尤其是网文创作者开始转行,以短剧为副业迅速创作出一大批爆款微短剧。

2024年,广西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出身的韦程瀚开始接触微短剧,至今参与了十多部微短剧拍摄。他发现,相较于电影和长剧,微短剧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往往能快速立项开机,为影视从业者提供大量进组机会;在微短剧当演员,也有更多机会担任主角,被更多观众看见。行业薪资方面,短剧演员片酬和长剧一样分等级,男女主角片酬从每日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主要角色片酬在1000元/日左右,配角约600元/日,群众演员则是100元/日左右。微短剧的发展带热了就业,不少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会选择微短剧为职业起点,一批95后、00后演员和导演开始崭露头角。

观察:微短剧逐渐精品化,人才培养须跟上

迅猛增长的同时,同质化严重、内容低俗、收费乱象,也是近两年微短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南宁文学院专职作家蒋晓平委员认为,一些“无脑爽剧”之所以流行,是迎合了部分市场需求。当题材更为丰富的微短剧供应量上来后,观众将会有更多的选择。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陆续出台对于微短剧的监管措施,并对粗制滥造的微短剧开展专项治理。一些劣质微短剧作品将被挡在门外,这能促进微短剧行业的健康发展。

微短剧逐渐精品化,不断探索积极向上的影视题材。

蒋晓平建议,广西微短剧行业不断向上发展,要给予企业和人才更多的扶持和培养。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微短剧创作的资金扶持、人才培养或引进等政策,扶持本地的企业和人才发展,同时也吸引优秀的影视制作公司和编剧、导演等行业人才集聚广西。

黄瑛教授指出,目前很多省份都开始布局微短剧产业园,有的还将人工智能与微短剧结合。广西想分羹微短剧市场的红利,可以趁势打造微短剧影视基地,借助AI等科技手段创作微短剧。不过,目前在微短剧精品创作上,最迫切需要提升的是内容创意、审美标准等,AI只能给创作省力,要想微短剧精品化创作有突破,还是要靠人的创意思维,因此,加强编剧人才的人文素养和生活体验很重要。

建议:多聚焦本土元素,用微短剧讲好广西故事

在周培金看来,广西的微短剧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且充满潜力的阶段。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批优秀企业,不仅注重挖掘广西本地文化资源,还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题材和叙事手法,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广西有很多特色文化故事和民间传说已经转化为新的艺术作品,比如刘三姐和百鸟衣等。”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创作部主任潘雨茜代表认为,广西可以通过微短剧形式展现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服饰妆容、节日庆典等,创作拍摄与壮锦、绣球、山歌等非遗相关的题材。

另外,还可以发挥面向东盟的地缘优势和人才优势,多开展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将优秀的微短剧作品推向东盟市场,提高广西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同时,也可以加强与东盟国家在微短剧创作、拍摄、制作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微短剧作品。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戴昕明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