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婧/文 邹财麟/图
1月14日下午,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开启,4位人大代表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培育水稻新品种、年轻人“洄游”助力乡村振兴、小“石头”成就大产业……一个个有温度、接地气的履职故事背后,见证着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代表通道现场。
全力以赴做强种子芯片
“5年内估计在审定区域累计推广300万亩,水稻增产、增效产值将达到3亿元左右!”袁隆平院士超级稻永久科研试验站常务副站长姜曙霞代表一上来,就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好消息。她所在的团队花费5年时间最新选育出了两个两系不育系,并配组了一系列高产、优质系列新组合。其中,星两优98、星两优1000已于去年顺利通过湖南审定;星两优98也完成了国家长江中下游区试与生产试验,将于今年通过国家审定。它们在广西多点示范均展现出高产、优质、抗逆境等优势。
姜曙霞代表
姜曙霞代表于2003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和推广,2008年开始对接广西超级稻百亩超高产攻关项目。长期在农业一线从事超级水稻科研试验,她对如何做强农业“芯片”感触颇深。
一粒好种子,不仅要从实验室里走出来,更要走向田间地头,走向市场,不仅要育好种,还要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团队以试验站为依托,以种业带动产业,2024年在灌阳创建了2万亩“现代水稻产业园”,集中展示“杂交水稻新品种、绿色栽培新技术、稻米加工新品牌、种养加销新业态”,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开发模式,带动2500农户,增效300多万元,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研究生毕业回乡“代言”
硕士研究生毕业,却放弃高薪工作机会回乡做一名村支书,她是咋想的?“代表通道”上,桂平市金田镇大贤村党总支书记谢冰梅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回乡心愿”。
谢冰梅代表
2020年,在大贤村老支书的邀请下。在外工作的谢冰梅毅然辞职回乡建设。面对村里产业薄弱等问题,她动员大学毕业生、致富能人返回家乡和大家一起干,第二年就组建了一支全员大专及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4岁的年轻化、高学历、干劲足的村干部队伍。
这群“洄游青年”,小时候被家乡哺育,如今也用新思路、新知识反哺家乡。在党员干部、村民群众等多种力量参与下,他们找资金、跑项目,全力抓好民生项目建设。如今,大贤村新建了垃圾池,新修了道路、桥梁,有了长者食堂、篮球场、图书室、小广场、小公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他们还大力发展中草药、淮山、酱油等特色产业,村民的生活质量肉眼可见地提高。2024年,大贤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是2020年的近8倍。
谢冰梅代表表示,乡村振兴也是年轻人的“新赛道”,期待更多青年朋友加入队伍中,来一场乡村振兴与青春的双向奔赴。
本土陶瓷闯国际大市场
广西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实惠和助力?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诚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陈诚代表
2019年,三环陶瓷在中东迪拜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公司,借助北部湾港开通远洋航线的东风,当年就从北部湾港走了三个货柜。随着南珠高铁南玉段开通,公司的校企合作、市场交流变得更便利,高铁1个小时工作生活圈,非常有利于企业发展。公司还紧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开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2023年又在迪拜设立第二家公司,销量连年叠加,今年预计销售额超过2500万美金。
陈诚代表表示,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大环境,是企业谋发展的底气。集团未来将继续加快培育和发展陶瓷新质生产力,加快开发特种陶瓷、生物陶瓷、大健康产业等有科技含量的产品。
小“石头”成就绿色大产业
人造岗石是碳酸钙绿色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主要产品,但在传统生产中面临着固化工序耗时长、能耗高等问题。广西利升石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阳林代表从事人造石技术开发工作11年,见证了广西科研工作者如何勇当“破壁者”,不断突破一个个“不可能”。
罗阳林代表
与碳酸钙打交道11年,他意识到建立国家级的检验平台,才能掌握碳酸钙产业“话语权”。作为自治区人大代表,他曾提出了关于支持广西贺州创建国家级碳酸钙质检中心的建议,得到了自治区各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使贺州碳酸钙质检中心的检验检测能力、人才队伍和科研能力提到了全面提升。
下一步,他将跟贺州乃至广西所有“碳酸钙产业人”一起,用勤劳的双手让“小石头”成就更大产业,推动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丁春霞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