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赵劲松 文/图
近段时间,南宁市区开起多家俄罗斯商品馆,但馆内很多所谓的特色俄货并非俄产,有些进口商品外包装上也未见中文标签,市场监管部门对2家俄罗斯商品馆进行检查,要求立即整改(此前报道)。
1月7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回访发现,被执法人员检查的一家俄罗斯商品馆已经进行初步整改,另外一个商家则置若罔闻,其他的俄罗斯商品馆仍存在进口商品与国产商品混放、进口商品无中文标签等问题。
▲南宁市朝阳路的一家俄罗斯商品馆。
7日下午,在南宁市官塘市场的一家俄罗斯商品馆,记者看到商家已经对店内的进口商品和国产商品进行了分类,在一排奶粉货架上用蓝纸黑字注明了“国产区”,一排酒类及咖啡类商品货架上注明为“进口区”,整个店内的商品标价签上也注明了“中国”“俄罗斯”“乌克兰”等产地,相比此前更容易让消费者区分甄别。
▲一家俄罗斯商品馆的标价签上注明了产地。
“我们店内的进口商品占比超过80%,都有相关的报关手续及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该店有关负责人叶先生说,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到店检查后,他们按照要求进行了初步整改,对于部分还是不太明显的标签、标牌将进一步进行修改,确保做到不误导消费者。
南宁市公园路的一家俄罗斯商品馆也于2日下午被执法人员指出存在多个问题,但记者回访时发现,商家除了将“俄罗斯奶粉”宣传牌及指导消费者如何查看俄罗斯产品生产日期的“温馨提示”牌撤下外,并未做任何整改,仍然存在进口商品与国产商品混放、国产的“俄罗斯风味”产品未进行标注等问题。
▲一家俄罗斯商品馆对国产商品进行了标注。
南宁市兴宁区市场监管局民生市场监管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执法人员还对位于朝阳路西南商都的一家俄罗斯商品馆进行了检查,发现也存在类似问题。7日下午,记者进入这家俄罗斯商品馆看到,货架上挂满了特价促销牌,大多数摆放进口商品的货架上有标注产地,对于外包装上印满俄文却是国产的奶粉、面包、香肠等商品并未标注产地。
记者询问一款奶粉是否为进口商品时,一名销售人员称,“都这么便宜了,你管它是不是进口的”。记者还发现,该店存在不标明临期食品的情况,甚至已经发霉的面包仍在陈列销售。对此,另外一名销售人员称“这包漏气了”。
此外,记者看到该店内的展台上还有“俄罗斯国家馆”字样。对此,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家馆需要得到该国大使馆的官方认证,商品馆则要得到该国商协会的认证,“没有官方认证,不能随意标注”。
民生市场监管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所已经对存在问题的俄罗斯商品馆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对方依据商品的产区进行分类摆放,并严格做到明码标价,保证商品标签与实际摆放位置、价格信息的精准对应。
▲商家提供的商品进口手续。
“如果仍然不整改,我们下一步按规定进行处罚。”该负责人说,接下来,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巡查力度,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商家进行严肃处理。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关注食品标签,进口食品会标注原产地信息。若标签上出现国内生产商信息,说明该商品为国产。此外,进口预包装食品的中文与外文标签应基本一致,外文字号不得大于中文。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仔细辨别,避免受到误导。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刘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