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邓振福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今年的主题是“增强残疾人领导力,共创包容且可持续的未来。”平乐县现有残疾人11665名,今年以来,该县围绕“党建引领,残健共融”,紧密结合残联业务,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主动想办法,出实招、见实效,扎实推进残疾人教育、康复、就业、文体、维权、扶残助残等工作,让每一个残疾人得到同样的尊重,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
用真情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
“感谢政府的救助,让我的丈夫有稳定的工作,女儿安心上学。”11月29日,平乐县沙子镇沙子村委太平街肢体残疾人童海群在接受采访时说,政府帮助其改造房前屋后的路面地段,全家通过低保户生活补贴、公益性岗位、产业奖补和“桂林市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工程”救助,基本生活有保障。
▲专业人士为残疾人安装假肢。本文图片均为苏桂摄
今年以来,平乐县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为225名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给予105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居家无障碍改造补助;给予10名肢体残疾人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通过扶持建立1个阳光助残基地,为13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发放鸡苗,鼓励其通过养鸡项目实现家庭收入增长。
在平乐县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治疗室,10余个智力障碍残疾儿童在做康复治疗。“通过治疗,小孩的言语水平、认知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改善。”该院康复科凌主任说,残疾人康复治疗是享受政府补贴的。
据介绍,平乐县通过开展各类康复救助和服务,服务残疾人1.2万人次,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该县严格落实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补贴政策,为898名重度残疾人代缴或补助个人参保费用340176元;为2139名残疾人提供了基本康复服务,帮助522名残疾人提供轮椅、假肢、助听器、助行器、助视器、盲杖等基本辅具适配服务。
用爱心铺就残障儿童阳光路
“15岁的智障学生骆同学的父母均是残疾人,自幼随祖父生活。”平乐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韦雪说,骆同学在特教学校就读3年后,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不错,乐于助人,和同学相处融洽。
近年来,该县通过整合全县教育和医疗资源,对每名残疾儿童实施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有效满足康复救助需求。2024年,该县残疾学生安置入学率达100%;资助残疾人大中专学生11人次,发放资助金2.1万元;资助特教学校残疾学生70名,发放资助金4.9万元。
▲生产班组长指导残疾人工作。
激发内心动力,促进残疾人再就业创业
绕线圈、安插电子元件……12月3日,在平乐县工业集中区的长城电源技术(广西)有限公司车间生产流水线上,10多名残疾人专心致志地工作。
▲长城电源技术(广西)公司成型准备车间长城电源(广西)公司成型准备车间班组的语言、听力障碍工人在进行勾焊插座作业。
“你好,见到你很开心。”3名重度语言和听力障碍残疾人在休息时与记者通过书写方式进行交流。他们说,在长城公司工作一年多了,现在能够自食其力,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
今年以来,平乐县贯彻落实《广西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精神,持续抓好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订单式”培训工作,组织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316人/次。
▲听力和语言(一级)残疾人在进行勾焊插座作业。
据平乐县残疾人联合会相关负责人郑运忠介绍,自2019年以来,该县累计发放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补助款24.5万元,助力160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其中,再就业1155人、灵活就业人数398人、自主创业49人。
▲平乐品源泉水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冯军在查看产品生产日期。
不断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福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残疾人救助及福利待遇不断扩面,逐步提高,全县城镇残疾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10991人,参加居民养老保险人数8600人。截至10月31日,该县享受特困供养残疾人1404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4059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6509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059人。
平乐县政府副县长谢标表示,持续做好残疾人事业,在全社会营造扶残助残良好氛围,让残疾人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
编辑 丁春霞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赵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