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晓梅
12月3日,2024年南宁市汉字听写大赛在南宁市教育局的观演厅举行。16支队伍在汉字笔顺、字词、成语和经典诗词等听写内容上激烈角逐,展现对汉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扎实掌握。
▲比赛现场。
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此次比赛,南宁市各学校共有近260支队伍、15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16支队伍站到了当天的赛场上。
看图写字题是当天比赛的一大亮点,该题型不仅考查选手们的汉字书写能力,更考验他们对人文、历史、地理等常识的了解。自从几年前该题型纳入广西和南宁市汉字听写大赛的考查内容后,就成为场上选手的主要丢分题。
例如,主办方给出了一张甘蔗的照片,并提示这是广西最大的糖料蔗产区之一,广西最“甜”的城市,糖的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被称为中国的糖都,要求选手写出这是广西哪个城市。结果,不少选手没能答出“崇左市”。
▲一道关于崇左的题目,难住了不少选手。
对此,场上评委表示,选手平时除了关注汉字的知识外,也要注意中国以及广西的历史文化内容。
有带队的语文老师表示,这类题型涵盖的内容广泛,靠突击学习成效不大,关键还要看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这也提醒老师,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历史,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学生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加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学写汉字,更要学历史文化
在今年的汉字听写大赛中,选手们遇到了不少新挑战,如看图片上的甲骨文、小篆,写出其对应的简体字。这一新题型,不仅考查了选手的汉字书写能力,更考查他们对汉字演变的了解程度。然而,在当晚的比赛中,除了“马”字因为比较形象而被大多数选手正确写出外,其他如“安”“鱼”等字,都把场上很多选手难倒了。
南宁市邕宁区民族中学的带队老师曾倩表示,在日常教学中,语文老师不仅要注重现代汉字的书写规范,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广西大学文学院的李超老师多年来一直担任该比赛的评委。她指出,汉字作为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之一,兼具表音与表意的功能,承载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学习汉字,不要枯燥地记忆每个字的写法,而是要理解汉字背后的内涵,将学习转变为乐趣。例如,当天有的选手将“悬梁刺股”中的“股”误写成“骨”,但实际上,“股”的本义是大腿;又如成语“曲突徙薪”中的“突”,指的是烟囱。如果学生能够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熟悉汉字的形、音、义,便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写对答案,更要书写得规范
记者留意到,跟字词、成语、经典诗词等内容比起来,本次比赛的汉字笔顺笔画题比较简单。不过,即便是脊、凹、步等汉字的笔顺,也难倒了一些能写出大量生僻汉字的高手。在决赛时,就有团队因为写错“步”字的笔顺而遗憾丢分。
有语文老师表示,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能将汉字书写正确就可以了,至于先写横竖还是撇捺,没那么重要。但实际上,书写笔顺不对,往往会破坏汉字的结构,导致写出来的字形很别扭。通过汉字听写大赛,能提醒学生书写规范汉字的重要性。
采访中,不少参赛选手告诉记者,因为参加汉字听写大赛,自己的语文成绩提高了。选手梁紫玥表示,近段时间,她背诵了大量诗词,让她在写作文时更得心应手,会引用一些诗词给文章增色。
曾倩认为,汉字听写大赛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知识面,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临场应战能力进行了锻炼,让更多学生爱上语文。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梁冰欣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李沛 段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