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婧
“他忍着剧痛,用手抠出肠子,使尽全身力气扯断”“五天五夜的血战,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湘江”……
在一段讲述湘江战役的视频里,讲述者声情并茂,仿佛带你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从2023年底开始,广西大学“00后”大学生闻名天夏一直在做一件事:重走湘江战役路线,用短视频讲述红军长征故事。
▲闻名天夏在参加红色故事演讲比赛。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利用专业所学,拍视频讲故事
天夏的第一站,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这处纪念馆,她前后去过3次,跟着馆内讲解员反复地参观,一次次细细打量革命先烈的遗物,认真收集每一个感人的英雄事迹。从前期准备到拍摄剪辑,天夏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发布了她的第一个视频《追忆湘江战役》。点开作品,在不到3分钟的时间里,随着画面变化,天夏或慷慨激昂,或惋惜悲伤,将湘江战役中的英雄故事娓娓道来。
▲闻名天夏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前拍视频讲长征故事。
“平时课业忙,我只能用寒暑假的时间做拍摄准备。”为了保证准确性,天夏查阅了许多权威史料和回忆录,一字一句地斟酌,还请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帮检查确认拍摄脚本,确保内容无误。“我学的是播音专业,就想利用专业所学,把长征路上的革命先烈故事讲出来。”
▲闻名天夏在参加红色故事演讲比赛。
从小耳濡目染,爱听红军故事
拍视频记录红军长征故事的过程中,天夏一次次被革命先烈的故事所震撼。宁愿断肠明志也不当俘虏的陈树湘;被敌人投进酒海井的100多名红军伤兵,最小的只有15岁……作为一名桂林姑娘,天夏听过许多湘江战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但真正步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看到馆内一块块刻着牺牲英雄名字的木牌、一件件陈旧却飞跃战火的旧物,她满心触动,潸然泪下。
天夏的爸爸是电视台的播音员,常给红色历史题材纪录片配音,他给天夏讲的睡前故事都是关于革命烈士的故事。或许是耳濡目染,天夏从小就对红色历史感兴趣。长大后每到一个地方旅行,有红色景点她必去参观,“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去探寻伟大长征精神,让我更加理解书本里‘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的含义”。
▲闻名天夏在大坪渡口探寻长征故事。
获老英雄点赞,想重走长征路
天夏的视频在网络平台推出后,吸引了不少网友观看。来自天南地北的网友纷纷留言点赞,有的催她更新,有的想要加入拍摄队伍。
在一次演讲比赛上,天夏与退役空军老英雄韩桂生分享了自己拍摄的视频。这位老兵看完视频后连连称赞,拍着天夏的肩膀鼓励她:“孩子,希望你坚持做下去,让更多人了解那段红色岁月。”
接下来的寒假,天夏已计划再拍摄两个视频,一个是酒海井的故事,另外一个是祖孙三代护红旗的故事。她还想腾出时间重走一遍长征路,把漫漫长征路上的故事,用“00后”的叙述方式讲给大家听。
近年来,重走长征路的人们上至花甲老人,下至青葱少年,他们的故事不尽相同,重走的方式也不拘一格,却怀揣共同的初心:重温红色历史,感悟伟大长征精神。通过重走长征路,更多人渐渐发现:原来90年前那些翻山越岭、无畏牺牲的革命先烈,一直在影响着这个时代。重走长征路不是再现长征路,而是为了循着先辈们的精神前进,在苦难与辉煌中探寻新长征力量。
长征很远,因为两万五千里的每一步都需要用脚丈量;长征很近,因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愿我们接力同行,坚定理想信念,继续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新闻
编辑 丁春霞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