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巫碧燕 文/图 冉丁予(见习记者)
近日,柳州读者徐女士向南国早报反映,去年11月,她向一家公司交了1.98万元定金,承揽零件加工工作,却被对方指责零件不合格,要扣下定金。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同样的套路在各地上演。律师提醒:遇到提出“先交钱再入职”的公司时,要提高警惕。
求职者:先交定金埋下隐患
2023年11月,柳州的徐女士在名为柳州招聘信息服务中心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则“工厂订单对外承包”的招聘广告,广告声称只需组装、拼接电子产品,就能每天挣160元到220元。
11月29日,她通过联系广告上的“李总”,来到南宁市科园大道70号的广西嘉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嵊公司)。据徐女士回忆,她未见到“李总”本人,其他工作人员在确定她愿意先交定金后,才拿出一份《加工订单合同》,合同约定“承揽加工物品为型号F6628新能源终端器,市场成本价人民币19.8元/支(套)”,组装质量验收标准是“外观无划痕、无胶水,无缝隙、不松动、不脱落”等等,验货合格后退还定金并支付加工费。
▲徐女士找到嘉嵊公司“李总”发来的新办公地址。
徐女士说,签合同之后,工作人员简单演示组装流程,以财务总监不在为由,让她将1.98万元定金转到一个陌生个人微信账户上,又给她1000个零件带回家组装。
12月初,徐女士来到该公司交货,公司的技术总监用螺丝刀使劲把零件撬开不到50个,他们就认定整批货合格率不到40%,按合同要扣下1.98万元定金。徐女士据理力争,拨打110,民警认为属于民事纠纷,协调后,公司返还给她1.1万元。
今年11月,徐女士在媒体上看到有人与她有同样遭遇,才知道踩了坑。
招聘方:改头换面否认关联
今年11月19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来到嘉嵊公司,发现已人去楼空,“天眼查”显示该公司已于6月注销。
徐女士通过微信与“李总”联系,称还想承揽加工工作,对方发来一个195开头的手机号码和新办公地址。记者发现,195手机号出现在广西泓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泓燚公司)“工厂订单对外承包”的招聘广告上,新办公地址也与泓燚公司注册地址相同。记者以求职者身份联系泓燚公司,对方表示不需要购买加工设备,纯散件组装,男女老少都可操作。该说法与嘉嵊公司如出一辙。
11月29日下午,记者与徐女士来到“李总”的新办公地址。徐女士确认当中摆放的电子零件、《加工订单合同》与她去年见到的一模一样。
▲徐女士在嘉嵊公司“李总”的办公地址看到与去年一模一样的零件。
“李总”否认自己和嘉嵊公司有关联,他向记者出示手机,当中显示他与徐女士第一条微信聊天记录是2023年11月21日的语音通话,第二条聊天记录的时间是2024年11月。因此,不能证明徐女士在2023年11月29日签的零件加工合同与他有关。
徐女士还认出在场一名西装男子,对方去年曾和她接受民警调解,嘉嵊公司才返还她定金。但该男子声称:“去年11月我不在广西,且公司已分两次返还她1.1万元。”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问他为何能说出返还细节,对方不置可否。
下午4时18分,“李总”称已到下班时间,要求记者及徐女士离开,他们不再接受协商,让徐女士走法律途径。
调查:相同套路各地上演
记者调查发现,同样的套路在各地上演,柳州媒体曾报道,百色市民黄先生在柳州遭遇代加工套路,连组装的零件也和徐女士组装的一模一样。
此类虚假招聘广告多发布于微信公众号,以此规避招聘网站“实名”“验真”的门槛,套路公司还倾向于招外地求职者。
记者以求职者身份联系南宁一家做“工厂订单对外承包”的公司,对方一开始还热情推介,但得知记者也在南宁生活后,便不再回复。
南国法援律师赵明堂表示,徐女士和嘉嵊公司签订的《加工订单合同》中,验收标准比较模糊,嘉嵊公司既是标准制定者也是判定者,有失公允,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验收标准的分歧取得定金。此类套路中,求职者支付的定金不超过2万,又在外地,委托律师打官司维权成本太高。
赵明堂告诫求职者,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不要轻信高回报、低门槛的广告,遇到提出“先交钱再入职”的公司时,要提高警惕。
▲教你识别代加工招聘套路。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巫碧燕、见习记者冉丁予整理。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案例
编辑 丁春霞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