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巫碧燕 文/图
11月29日,在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自治区河长办、生态环境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广西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工作有关情况,并回应了公众关切。
▲发布会现场。
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2%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有9个市进入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的前30个城市名单,柳州市保持全国第一。
从2018年起,广西将内陆禁渔期范围扩大到所有自然水域和通江湖泊、库区,成为全国率先也是迄今唯一内陆水域全境实施禁渔期的省区,不仅促进了人们渔业观念的转变,也确保了水生生物资源得以休养生息。2023年以来,全区累计向江河投放各类水生生物苗种4000多万尾,内陆渔政机构共查处非法捕捞案件745宗,移送司法处理436宗,追究涉案人员刑责579人,“绝户网”“电毒炸”等严重破坏水生生物资源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水环境问题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目前,全区已完成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等干支流广西境内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了1289个入河排污口。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35.9%,比2023年末提升9个百分点。截至10月底,全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分别为92.5%和72.2%。
今年9月21日,灵川县水电开发公司作为碳汇权属方,与受让方广西华锡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购买碳汇协议,交易灵川县芦田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在2015年—2024年期间形成的2.24万吨净碳汇量,项目收益将用于水土流失治理提升,推动流域内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及村民创收共富,是珠江流域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为我国西南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提供了有益经验借鉴。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