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睡眠还好吗?
连日来,有关“碎片化睡眠”
相关话题持续引发关注
“碎片化睡眠”的危害不容小觑
它容易导致代谢综合征
包括糖代谢的异常
进而可能引发高血糖或高血脂等问题。
同时,“碎片化睡眠”还会给心血管系统
长期熬夜或碎片化睡眠更是增加了
老年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因素。
医生:对放松、代谢、记忆都有影响
48岁的南京市民马女士就告诉记者,这样反反复复地折磨,一夜睡下来根本感受不到身体的休息。对于有些人来说,“碎片化睡眠”还出现在重要的、令其激动的大活动前夜,很多人很容易“激动得睡不着”,每次醒来一看,怎么才过了一两小时。
同时,一些照料新生儿的家长或者值夜班的“打工人”,也更易出现长期的碎片化睡眠。
专家解释,这也是为何长期“碎片化睡眠”的人群容易在白天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甚至进一步诱发代谢、认知、心血管和免疫等系统毛病的原因。
此外,一些顽固性睡眠障碍或特殊时期的睡眠障碍,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干预。
但对于其他患者而言,通常建议首先尝试非药物干预。专家表示,日常生活中营造必要的睡眠环境很重要,重点在于要避免强光刺激、避免噪音刺激。“比如白噪声的原理是形成反复同样节律的刺激,单调重复,对于大脑来说枯燥的东西确实有利于刺激睡眠反应,辅助睡眠。”
睡前这些动作,可以让睡眠变好
1.站立提膝展髋,站立时抬高一条腿的膝盖,把抬起的腿向外侧打开(右腿向右,左腿向左),然后收回来放下; 2.深蹲,模仿坐椅子的动作,但不要真的坐上去,注意膝盖不超过脚尖; 3.提踵,即踮脚。 每个动作20秒,3个动作做完是1分钟,循环3轮,一次只需3分钟,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的主流观点不推荐在睡前进行高强度运动,因为运动引起的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可能导致睡眠变差。
编辑 谭奕
校对 潘雯瑜
责编 张若凡
审核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