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vivo发布了新机X200系列,相比于上代X100系列,新机标准版、Pro版的起售价均上涨了300元,此举令主打平价的vivo引来不少质疑。
这个秋季,各个厂商投身“涨价潮”。究其原因,内存与处理器涨价是关键因素。也有人士指出,在这背后,国产手机厂商们,从以价换量到争夺中端,再到持续冲击由苹果主导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势在必得。
▲10 月新发布机型和价格对比。
涨价:各家涨幅100至300元 小米15系列涨了500元
如今来看,涨价的不止vivo一家。
10月30日,荣耀发布Magic7系列手机,12GB+256GB版本的起售价为4499元,比上一代产品的起售价涨了100元。此前一天,小米15系列手机的售价发布,12GB+256G版本的起售价为4499元,比上一代同样内存版本的价格涨了200元。
更早之前发布的两款国产旗舰手机——OPPOFindX8和vivoX200,起售价较上一代产品分别涨了200元和300元。
记者梳理发现,在10月份,手机厂商密集发布了vivo X200、OPPO Find X8、小米15、荣耀Magic7、iQOO 13、一加13一系列新品。据统计,这些新机的标准版主要集中在4000元-6000元之间,Pro版主要集中在5000元-7000元之间。
从价格来看,各家涨幅在100元、200元、300元不等,其中小米15系列起售价上涨了500元。事实上,在小米15系列发布之前,小米董事长雷军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去年我跟大家说过,小米14肯定是最后一次定价3999元。今年元器件成本上涨非常多,另外我们在研发上投入也非常大,小米15确实需要涨价。”
探因:内存和处理器涨价 提高生产成本
第三方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黄郁璇对记者表示,近期,手机零组件价格大多保持平稳或略微下跌,价格出现明显涨幅的是内存和处理器,这两项因素推高了生产成本,并反映在终端售价上。
黄郁璇说,因存储原厂减产以调节库存,2023年第二季度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内存价格合并涨幅超过50%。处理器则因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导致晶圆面积增加,因此价格上调幅度为10%~20%。
由于内存成本提高,上述几款旗舰手机中也出现了大内存版本价格上涨更多的情况,例如小米15、OPPOFindX8的16GB+1TB版本售价为5499元,都比上一代同内存版本高了500元。
一名手机供应链人士说,一般而言,在旗舰手机的物料成本中,价格最贵的元器件是SoC,之后是屏幕、大底主摄像头模组和内存等。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曾称,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的单颗成本达到180美元(约1282元),较骁龙8Gen3的价格上涨了15%。
第三方机构Gartner研究副总裁盛陵海对记者表示,与以前的制程工艺相比,3nm属于性价比较为不明显的制程工艺,主要原因是摩尔定律遇到了物理极限,而且只有台积电有3nm制程工艺的成熟技术。此外,天玑9400和骁龙8至尊版又强化了AI能力,需要更多的芯片面积,这也提高了成本。
黄郁璇认为,过去两年,受整体手机市场下滑影响,手机零组件价格明显下滑。因此,即使手机新增功能或对现有功能进行优化,终端售价仍保持相对平稳。然而,随着处理器价格的上调,手机厂商为了保障基本利润,对生产成本显著增加的旗舰机型调涨终端售价已成为必然趋势。
她估计,尽管涨价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压力,但手机厂商预计将在年底促销季通过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促销等方式,来缓解产品涨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背后:对标苹果 剑指中高端市场
在一众安卓阵营的手机发布会上,苹果再次作为对标而频繁出现。
持续追赶苹果的小米这一次继续全方位对标苹果,例如小米在介绍边框的细节时强调,小米15不但做到了真正的四边等窄设计,而且将边框的窄度进一步缩到了1.38mm,比iPhone 16 Pro的1.41mm还要窄。
除了在硬件上“死磕”苹果外,小米在软件上选择“融入”苹果,在介绍小米澎湃OS 2时,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金凡宣布,小米HyperConnect全面支持苹果设备,用户只需在苹果设备上安装小米互联服务,即可在iPhone和小米手机之间轻松进行文件互传,实现一键收发。
一加也在加入iPhone的“朋友圈”。根据一加官方介绍,全新“一碰互传”功能即将登陆一加13,有了这个功能,便可以与身边的iPhone用户朋友实现传照片、传视频、传文档。
vivo除了在影像方面对标苹果外,还发布了vivo X200 Pro mini版本,这也是在新一轮新品周期中,截至目前唯一一家发布Pro级小直屏的安卓厂商。
OPPO直接盯上了苹果的存量用户。在OPPO Find X8系列发布会后的媒体采访环节,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直言,“我们就是想转化苹果用户,说得直白一点,让苹果的用户有另外一种选择。”他表示,苹果的存量用户很多,这对任何一个安卓品牌来讲都是很大的机会,
今年以来,各大厂商都在主打AI技术,苹果也在近期正式发布了Apple Intelligence。不过,荣耀CEO赵明直言,在AI方面,荣耀的很多体验已经远远超过苹果。
主流厂商们不约而同地对标苹果,真实意图在于对高端市场的势在必得。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发布的新机中,vivo、OPPO、小米和荣耀都推出了Pro系列,价格集中在5000元-7000元区间,这也是iPhone 16系列目前所处的价格带。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厂家在进行参数对比时,跨过了iPhone 16标准版,直接对标了Pro系列。例如,小米15系列对标的是iPhone16 Pro,小米15 Pro则直接对标iPhone16 Pro Max。
近两年,在持续饱和的智能手机市场,高端产品展现出了持续的需求弹性。第三方机构IDC数据显示,今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平均单价相比去年明显提升,除了上游成本增长的因素,部分消费者也愿意接受更高价格的产品。而华为出货量的稳步回升推动高端市场份额的增长。第三季度中国600美元以上高端手机市场份额达到29.3%,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7个百分点。
高端旗舰机型的市场需求扩大,厂商们自然不会放弃这一机遇,正如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所说的,“5000元-6000元这个手机市场很大,为什么不做?我们觉得OPPO在这个市场的机会和潜力很大。”
不过,“虎口夺食”并不容易。凭借年度新品上市,苹果在第三季度以15.6%的市场份额重返中国市场前五位。根据苹果截至9月底的最新季度财报,iPhone表现尤为突出,销售额达46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38亿美元增长5.5%。
与此同时,iPhone15系列今年已经经历了多轮降价,进入第四季度,在双11大促期间,iPhone16系列首发一个月,官方罕见降价以刺激需求上涨。当国产安卓无奈涨价与苹果主动降价共同搅动市场池水,行业格局也在悄然变化。
编辑 王世杰
责编 钟亮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