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提现窗口仅开放1分钟,网约车司机遇难题,总台记者调查→

来源:中国之声 发布时间:

近日,万顺叫车和斑马快跑网约车平台的司机通过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热线400-800-0088反映,司机们在尝试将乘客支付的车款提现时遇到了困难。

不少司机反映,他们去年申请的提现至今没有到账,询问平台客服,给出的回复总是“再等等”“正在催促财务”。尽管涉事平台已被多次约谈,消费者仍可以在各大聚合平台上预约到这些服务,而司机们只能继续等待。网约车聚合平台运营模式下,司机提现难问题频发,该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管?

网约车平台相关投诉超千条

不少司机反映提现不到账重庆市开州区的网约车司机李师傅在万顺叫车平台工作已有三年,之前他一直能正常提现。然而,今年5月,他发现1000多元的提现遇到了问题——一直显示“提款中”,而6月和7月的钱都能到账。

▲重庆司机李师傅的提现尚未到账

李师傅说:“万顺叫车App接单的款项都能提现到银行卡,但5月份的提现一直就卡在那里,无法到账。万顺是平台方,不垫付车费,App上显示的金额是乘客支付的钱,并不是乘客没有付款。”

搜索某网络投诉平台可以发现,关于万顺叫车的投诉已经超过1000条,自2023年初就有司机反映提现不到账的问题。福建宁德的网约车司机孙师傅反映,今年5月份,他有两笔提现无法到账,多次询问客服,平台都回复“再等等”。孙师傅表示:“我联系了两次客服,他们说5月份是内部资金周转,到现在都快半年了,辛辛苦苦跑了钱拿不到。”

云南德宏的司机保师傅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在去年9月、11月和今年7月的提现都没有到账,金额总计约3000至4000元。“平台有时候给提现,有的时候就不给,可能今天提两千块钱,后天提四五千块钱,小额的那笔可以提款,多的那笔又不给。”

保师傅表示自己曾多次反馈,但得到的答复始终是总部在加急处理中。“从去年到现在都没到账,今年的又有一部分没有到。不只欠我的,我们城市许多使用万顺平台的司机大多数都没到账。”

云南省德宏州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表示,当地很多司机都遇到了提现不到账的问题,他们已经约谈了万顺叫车当地分公司,但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联系公司。

有司机致电万顺叫车客服,得到的答复还是“再等等”。客服称会将有关情况反馈到财务部门,但无法保证时效。然而,记者再次联系万顺叫车客服,对方表示,自己也联系不到财务,不知道为什么提现无法到账,只能帮忙催促。

平台仅开放1分钟提现申请

司机多方投诉无果除万顺叫车外,同样入驻聚合打车平台的武汉斑马快跑科技有限公司也出现了司机无法提现的情况。

▲斑马多变的提现时间(司机提供)

武汉的司机李师傅反映,从2023年开始,斑马快跑App的提现时间变得越来越苛刻,直到最后无法提现。“平台总是跟我们司机玩套路,提现时间设定一分钟,比如规定是下午6点提现,一旦过了6:01就不能提了,又要等到下星期。我们要定闹钟,有的时候一搞就忘记了。”

斑马快跑平台上的多位司机也反映,平台拖欠他们的车费金额从一两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因公司总部设在武汉,如果有武汉司机催促的紧,偶尔也有到账的,但外地司机只能通过电话客服了解情况,得到的答复总是“再等一等”。

拨打斑马快跑的客服热线,客服答复目前系统升级,提现需要等待。“由于系统的问题导致全国的提现没有到账,现在需要手动打款,所以才会慢。”来到武汉斑马快跑总部却发现一楼前台已经无人值守,二楼曾经的斑马运营部门已经搬空。

在向交通运输部门说明情况后,才有斑马快跑的工作人员出面,对方表示,目前公司资金紧张,已经成了失信被执行人,股权被冻结,但正在筹措资金。

▲斑马已经是多个案件的被执行人

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司机做好登记后,如果资金到位则优先打款。但在司机们看来,平台已经从乘客支付的车费中抽取了信息服务费,剩余的车费应当归司机所有,平台无权扣留这部分款项。对此,斑马方面还是回复“再等等”。

针对这一问题,经过咨询多家主流聚合打车平台后,有平台表示,“根据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网约车聚合平台规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聚合平台不能直接参与网约车司机的管理工作,包括定价或提现等事务。司机提现问题涉及的是网约车平台与司机之间的管理问题。聚合平台的责任主要体现在监管服务商的合规运营上,例如检查是否具备当地的运营牌照、车辆及人员资质等。”

对于网约车平台司机提现难的情况,有的地方行业监管部门向司机发出过预警。例如,今年3月,湖南省邵阳市交通运输局向各网约车公司提示,要求提醒驾驶员在提现问题解决之前不要接斑马的订单,以避免利益受损。

专家:平台加强信息和信用监管

对违规网约车企业进行公示、下架

面对眼花缭乱的打车平台,如何确保合规经营?一旦出现司机提现难等问题,地方交通管理部门与聚合平台之间,又该如何联动?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解释,如今多地已经将网约车聚合平台定义为电子商务平台,网约车企业相当于入驻商家,一旦司机与网约车企业出现纠纷,聚合平台往往不进行介入,而由于金额少、流程复杂等原因,司机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问题的意愿也较低。

“从成本角度来看,司机很少会选择法律途径,但目前存在一些可行的方法。由于平台是全国性的业务,可以加强信息和信用监管。比如当有司机投诉平台时,主管部门可以受理并核实,即使无法解决,也可以及时公布投诉的类型和被投诉的平台。

顾大松建议,在交通主管部门公布信息后,聚合平台也应该加强自我监管,主动将违规网约车平台进行标识、直至下架。

编辑 李思叡

责编 钟亮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