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阮萃
10月23日农历节气霜降后,南宁的天气有了些许凉意。俗话说,秋风起,喝汤正当时。10月24日,南国早报策划的《中医专家手把手教你做养生药膳》第一期活动在南国早报融媒体体验中心举行。南宁市中医医院新华院区中医经典病房主任罗莎做客南国早报、南国城报·健周刊健康大讲堂,在线教大家秋冬交替时节如何养生、怎样制作养生药膳。
▲南宁市中医医院新华院区中医经典病房主任罗莎(左)做客健康大讲堂。 视频截图
广西人爱喝汤,平日里也喜欢煲汤来养生。药膳与市民的日常膳食有何不同?罗莎介绍,药膳作为中医养生的一部分,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药膳和普通膳食最大的区别,就是把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加入到普通食材当中。
药膳配方融合了中药、烹饪、营养等多学科理论,把中药和普通食材按照一定方法烹饪,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达到养生目的。药膳既将药物融入食物,又使食物兼具药效和美味,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能保健养生、防病治病。因此,药膳日益受重视,越来越受市民欢迎。
不过,罗莎特别提醒,药膳虽好,但不能“盲吃”,不同的地域、气候、环境等,会形成不同的药膳文化。比如,南方气候湿热,像百合、沙参、玉竹等很滋阴的药材就不太适合用于南方人的药膳,“因为这些药材容易让湿气滞留在体内,做药膳效果适得其反。像五指毛桃、灯芯草、金钱草等,用来做南方的药膳就比较适宜”。
本次健康大讲堂,罗莎现场烹制了姜黄鸡汤。“秋冬养生,姜黄鸡汤老少皆宜。”罗莎介绍,姜黄是一种传统中药材,《本草求原》中有记载,姜黄,性温,入脾,益火生气,辛温达火化气,能开表祛湿,温中健脾,特别适合湿气重的体质。它搭配草果、胡椒、山楂、花椒等药材,具有温脾阳、健脾祛湿的功效。事实上,广西人对姜黄并不陌生,因为它是五色糯米饭的天然染料之一。它和生姜在外形上比较相似,但内里的肉质部分颜色更深一些,是橙黄色或鲜艳的金黄色,味道辛香,有一点点苦。在夏天吃姜黄,还有冬病夏治的作用。
喝姜黄鸡汤会不会上火?罗莎表示,所谓的“上火”,就是脾胃吸收运化功能不够好,人体吃进的食物没有办法运化。导致“上火”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现代人日常爱喝冷饮损伤了脾阳,导致出现“上热下寒”的症状。想要解决易“上火”的问题,需要助脾胃温通运化,姜黄鸡汤加入了山楂、陈皮,正好可以调理脾胃。
药膳养生,但到底该怎样吃才能见效?罗莎表示,在生活中,大家对药膳的最大误区就是希望立马见效。但药膳不是煎煮的中药,喝几天就能起作用。“药膳主要是起到预防的作用,兼有一些治疗作用。”
此外,罗莎提示,药膳也是按照日常膳食的保存方法来处理,尽量不要吃隔夜的。
当天的健康大讲堂,全网有12万+网友在线观看姜黄鸡汤的制作过程。不少网友留言表示,以前只吃过姜黄染色的糯米饭,没想到姜黄还能炖汤,这次在网上学到了。
有网友一边看直播,一边跟着煮起了药膳,30分钟后,该网友说“已经闻到鸡汤香味四溢,很期待它出锅后的味道”。
网友“关关”留言说,“今天不仅学会做这道药膳,还懂得了原来说的‘萝卜能解药’并非萝卜能解所有药、只是能解人参这样的补气药”。
不少网友表示,以前煲汤,就是随便抓一点药材往汤里一丢就可以了,没想到煲药膳汤还有那么多讲究,“得好好跟专家学习一下”。
为了方便市民、网友学到更多养生知识和药膳知识,健康大讲堂将持续邀请更多中医专家来科普,现场传授,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姜黄鸡汤
食材:鸡肉1000克,姜黄200克(剁碎),草果1颗(约5克),花椒、胡椒各10粒(约2克),山楂、陈皮各5克
煮法:上述食材加水适量,煲汤,煮熟即可。
▲罗莎现场烹制的药膳姜黄鸡汤。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尹世斌摄
编辑 梁冰欣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