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
辽宁大连一对母女
相继出现高热、肺炎症状
母亲还因呼吸衰竭
进入ICU病房抢救
但病因却迟迟没有定论
……
日前,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了一名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患者连续五日高烧不退,最高体温达40℃,病因不明,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后因呼吸困难转入ICU病房。
后经了解,患者的女儿10天前曾因“肺炎”入院治疗。两人相继出现肺部感染,医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原来,患者家中饲养了一对鹦鹉,不久前其中一只突然死亡,家人草草处理了尸体,未进行彻底消毒。
经一系列检测,最后证实患者感染鹦鹉热衣原体。
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鹦鹉热衣原体不只鹦鹉身上有,鸽子、鸡、鸭等190余种鸟类和禽类,以及野生动物均可携带。
最初这种病在鹦鹉爱好者中比较多见,所以叫“鹦鹉热”。
常见症状有哪些?
“鹦鹉热”潜伏期通常为5~21天。患者或突发39~40℃高热、畏寒、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咳痰、全身乏力等,肺炎发生率高达85%~90%。部分病例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严重病例还会出现发绀、烦躁、昏迷等症状。少数病例在恢复期可能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重症“鹦鹉热”肺炎非常容易误诊,以致死亡率很高。所以患者如有接触活禽、饲养鸟类等经历,务必及时告知医生。
传播途径有哪些?
人感染“鹦鹉热”,可通过呼吸道途径或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
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打扫禽舍、清理鸟笼或鸽舍中粪便,吸入被鸟类和家禽污染的空气,以及宰杀禽类、鸟类拔毛时。
就算没有主动直接接触,居住或工作的环境旁有很多鸟禽类,吸入了病鸟的干燥粪便、羽毛或呼吸道分泌物的气溶胶,也有可能中招。
▲图片来源:深圳卫健委。
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多发生于宰杀及清洗禽类,或被病鸟(家禽)、带菌的鸟(家禽)啄伤或抓伤。
如何预防“鹦鹉热”?
1.鸟类爱好者请尽量购买有健康证的宠物鸟,且新鸟要隔离观察2周。
2.经常消毒清理鸟笼。清洁前应先湿润鸟笼,不要让带病微生物或颗粒飘散到空气中。清洁过程中戴好口罩和手套,结束后及时洗手。
3.逗鸟别太久。鸟笼要悬挂于室外通风,每次逗鸟不超过半小时。
4.尽量避免家养鸟禽和野生鸟禽接触。如鸟禽发病,要及时与人隔离,避免传染。
5.若被抓挠伤需及时消毒清洁伤口,如出现发热应尽快就医。
6.购买活禽时要保持距离,食用时要彻底煮熟。
可爱的宠物鸟
也有可能给饲主带来伤害
切勿掉以轻心
如有不适立即就医
并及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
编辑 谭奕
校对 潘雯瑜
责编 张若凡
审核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