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笑关
河南朔城出人物,神雕王理所当然算一个。
据说生日抓周的时候,神雕王面对眼前珠光宝气的俗物,皆视而不见,拍着胖胖的小手,双眼紧盯着香案上的佛像。
父亲王力已是花甲之人,老年得子分外宠爱。儿子渐大,聪颖过人,但王力只送他入了两年私塾,便不再让他入学。十六岁那年,给找着媳妇完了婚。婚后,神雕王生一子。王力这才安心地闭上了眼。
某年,朔城累月无雨,大旱。神雕王所在的村子同样如此。一日,族长率村人计议求雨,被一事难住。土地庙里的菩萨像太小,显然不合求雨这么大的场面,要有一大佛像方可成事。长辈们个个面露难色。其时,神雕王开口道:在下愿出这个力。众人呆望着,继而嗤之以鼻。神雕王不计较,说:三日后,到我家抬佛像。
三天后,族长率众人入神雕王的家门,果真见厅堂中立起了个一人多高的佛像。面目慈善,栩栩如生。族长来得正是时候,神雕王恰好完成最后一道描金工序,手上还沾着金粉末。
众人大惊失色,后又赞美声声不绝。
那次求雨虽未成功,干旱得颗粒无收,但神雕王自此名声大振。他也索性停了其他活计,专雕佛像,只收取少许银钱,以求温饱。客人如果多给,他也断然拒绝。
生意十分火红,村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倒富起了相邻的几家小本生意之人。
解放后,神雕王的生意渐淡,好在这时也不需要他以此来解决全家的温饱问题,自然有儿子媳妇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到了三年困难时期,为了生计,神雕王只身一人远走他乡谋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知从何年何月何日开始,神雕王又重操旧业。他握着孙子给他从农机站的废品中拣来的半截钢锯条磨成的雕刻刀,功夫不减当年。求购者日益增多,神雕王遂将原定价格上调,仍供不应求。
财源滚滚而来,神雕王却不奢靡享乐,依旧粗茶淡饭。妻子儿女想要讨些钱出来,神雕王就是分文不给。妻子嗔怒,儿子责怪,他也不以为然。
神雕王古稀之年身板依旧硬朗,村人皆称积了阴德。他亦不语,只是每晚必静练气功数小时。
终于有一天神雕王大病,奄奄一息。子孙忙着准备后事。不想三日之后神雕王病愈,脸色红润端坐于厅堂中,默然不语。家人知其性,也不去打扰。午饭时,其子喊神雕王吃饭,神雕王不理。再喊,还是不理。忽觉有异,上前仔细一看,不觉大惊。原来所立者是一尊穿了衣服的雕像。
而神雕王的真身不知去向,其雕佛刻像所积钱财皆不见。
忽然有一天,朔城有一小学意外地接到一笔巨额汇款,言修建学校专用。
神雕王从此生死未卜,成为朔城的一个谜。
编辑 邱晨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刘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