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乒宾
“我是××银行信贷经理,您有没有资金方面的需要?”很多人都曾接到过这样的广告电话。
9月5日,包女士在这样一个广告电话的指引下,来到位于南宁航洋信和广场的一家贷款中介公司办理业务。当贷款51.2万元到手仅35.2万元后,她才醒悟过来,贷款中介公司所谓的“无抵押无担保、高额低息、洗白征信”等承诺,不过是高额收费、骗取钱财的诱饵。
电话诱人贷款,女子信以为真
包女士告诉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9月2日,她接到自称某银行信贷经理“小廖”的广告电话,对方声称可为她办理银行贷款。因为包女士负债较多、急需资金周转,就添加了“小廖”的微信。
▲该公司接待员“小廖”做出诱人的承诺。本文均为受访者供图
在微信中,“小廖”做出诱人的承诺:“最低20万元起贷,最高单笔可贷到100万元。不看您的征信负债,也不需任何物质抵押,只需您的营业执照,经营满6个月以上就可以拿着营业执照、银行卡和身份证过来办理了。放款到您账上成功之后,我们将收取您三个点的服务费。”
9月5日,在“小廖”的多次邀约下,包女士从防城港来到南宁,按对方提供的地址来到位于南宁航洋信和广场29楼的一家贷款中介公司。该公司办公地点没有悬挂公司招牌和营业执照,她见到了接待员“小廖”和“陆总监”。“陆总监”提出,需要包女士带一个在单位上班且缴纳了公积金的“共签人”过来签字。
贷款到账之后,当场被刷走数万元
9月6日,包女士带着“共签人”父亲来到这家公司。“陆总监”和她父亲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约定帮助他们向银行贷款162万元,手续费为12%。然而,包女士刚签完字,“陆总监”就以给同事盖章为由将协议收回,她甚至来不及看清公司名称。
▲9月6日,“陆总监”(右)带着包女士父亲到银行办理贷款手续。
之后,“陆总监”改口说,只能帮包女士向银行贷款51.2万元,分为30万元和21.2万元两笔。他在包女士父亲的银行App操作一番后,称第一笔30万元已到包女士父亲账上,第二笔需用POS机刷出来。
“陆总监”用自带的POS机刷了包女士父亲的银行卡,随即收到短信通知显示,支用贷款21.2万元用于消费。然而,包女士父亲的银行卡内却没有收到这笔钱,之后“陆总监”以各种借口不兑现。
包女士说,后经多次催促,“陆总监”只退回5.12万元,余下的16万元拒绝退回,称这是佣金,“已给了银行的人”。当她再打“陆总监”的微信语音电话,都是无人接听。
“公司”悄悄搬走,警方正在调查
9月26日,包女士前去该公司的办公地点寻找,发现里面已换了一批人,新来的人称与之前的公司无关联。让包女士郁闷的是,因涉事公司当时未悬挂招牌和营业执照,签订的协议也未给她,时至今日,她还不知道该公司的名称。“陆总监”通过支付宝给她转来5.12万元时,上面显示转款人姓名为“潘×明”。
10月12日,记者来到南宁航洋信和广场29楼看见,情况跟包女士所述一致。房东王先生称,“陆总监”等人跟他签了两年租房协议,出面签约的是一名姓周的广东人,留下了身份证复印件和手机号。租期从2024年6月1日至2026年5月31日,当时他们只付了3个月的租金。
▲“陆总监”等人与房东签订了为期两年的租房合同,仅三个月就悄悄跑路。
今年中秋节假期过后,保洁员称这伙人不知何时已搬走,还欠着保洁费。王先生过去一看,果真人去楼空,还有7000多元物业服务费没付。
10月12日下午,记者拨打“陆总监”的手机号,显示已停机;拨打周某手机号,无人接听。
据了解,9月26日,包女士已向蟠龙派出所报警,目前派出所仍在调查。
(读者某女士 稿酬100元)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