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巫碧燕 文/图
编者按:9月22日是国际聋人日,9月23日是国际手语日。今天,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手语这种特殊的语言。手语是一座爱的桥梁,让无声和有声的世界间融合沟通。手语是一种爱的力量,让听障者能够在无声的世界努力奔跑。手语是一支爱的舞蹈,让人们看到语言艺术的别样魅力。来,一起听听手语传播者的故事,感受与众不同的动人力量。
=====================================================================
今年44岁的李创是一名重度听障者。3岁时,他因药物中毒引起神经性耳聋。从此,他的世界按下了静音键。心中有光,生活就有希望。后来,李创学会了手语,又学会了汉语。如今,他作为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南宁市聋人协会主席,手语成为他履职尽责、回馈社会的一件法宝。
李创是江苏人。3岁失聪后初学汉语,他闹了不少语序颠倒的笑话,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住他求知和前进的脚步。
后来,李创考上了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的计算机系。在大学期间,他加入了手语社团,开设手语微课堂,传播手语知识。他在无法做听力题的情况下,还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毕业后,李创与来自百色的聋人女同学喜结连理,并定居南宁。他一边从事地方志的编撰工作,一边提供手语教学志愿服务。
今年9月8日,在南宁的一场手语交流会上,李创做了关于“聋文化与手语教育”讲座,希望有更多人的学习手语,了解聋人的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李创教授了3500余名健听学生。
2021年,国家推出了《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旨在深化国家通用手语的推广,提升国家通用手语的社会知晓度。
李创是国家通用手语研究员、广西手语采集组组长。他告诉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通俗而言,国家通用手语相当于普通话,本地手语(自然手语)相当于方言。统一的语言有益于强化交流、促进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在多年前就编制和推广了本国通用手语。
李创打手语时表情非常丰富。有时,他歪头皱眉,表达疑问;有时,他笑眼弯弯,通过手指游走出山形的曲线和荡漾的水波,意为“桂林”。2018年以来,他参与采集了广西19个地方手语录入国家通用手语。其中,“桂林”的手语由过去的手掌抵住前额更新为手拟山水,“南宁”由手拟水塔脚更新为手拟绣球,“广西”为手拟的壮族头饰飘穗,更具美感,犹如“指尖上的舞蹈”。
李创的女儿是健听人,李创常常辅导她的数学作业。与此同时,他发现不少聋人父母难以辅导孩子的学业,尤其是数学。于是,他在视频平台上发布了200多个数学教学视频,推广自编的《几何模型手稿》,收获了6000名聋人粉丝。
李创也喜欢文学,常常把诗歌翻译成同样动人的手语,也尝试着帮助聋人提高文化修养。近两年,他在南宁组织开展了两期聋人手语读书会,分别邀请了著名作家东西、田耳作为主讲嘉宾,分享以聋人为主角的鲁迅文学奖作品《没有语言的生活》《一个人张灯结彩》。李创认为,文学作品中的聋人角色,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这说明健听人和聋人有着共通情感。
9月22日下午,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本土著名作家鬼子接受李创的邀请,在南宁书城分享新作《买话》。在这部作品中,鬼子同样塑造了一名聋人角色——“明泉”。鬼子透露,他的左耳自小失聪,上课只能侧耳听,高考数学只考了6分。鬼子还特别提到了李创拟定的读书会主题——“以梦想为伴”。鬼子说:“人是需要自己给自己力量的。”一旁,李创微笑着,看了看台下一双双专注的眼睛,开始在心中酝酿下一场读书会的主题。
相关新闻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邱晨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