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份以来,中秋国庆假日消费需求热度攀升,多家银行再推新一轮消费贷利率优惠活动。一些银行的消费贷利率已经低至3%以下,进入“2字头”,也有一些银行甚至降至“1字头”。
江苏银行苏州分行公众号近日发文称,“江苏银行消费贷利率大放价”,8月29日至9月30日支用江苏银行消费贷即有机会享受最长30天,按年化利率1.88%计息的优惠。
“1.88%的利率只有白名单客户能够使用,一般对客户从事的职业有一定要求。而目前非白名单的一般客户消费贷利率普遍在2.38%左右。”江苏银行电话客服人员如是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消费贷利率下调是银行机构为了刺激消费、支持经济增长,响应政策号召和满足自身展业需求的一种营销策略。在实际操作中,这种低利率的消费贷通常是针对特定客群的阶段性优惠,比如优质企业员工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正式员工,并且可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缴纳一定时间的公积金及社保等。”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除了个别银行低至“1字头”之外,不少银行在近期再推新一轮消费贷优惠,产品利率大都在3%以下。例如,9月1日,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推出“闪电贷”,年化利率低至2.88%起,不过只针对8月份至10月份获得额度的新客户。
值得关注的是,从上市银行集中披露的中报数据来看,眼下,被视为银行穿越周期“压舱石”的零售业务开始承压。在信用卡告别高速增长期,以及百姓消费习惯出现新的变化之下,哪个业务会成为银行个贷的“顶流”?
据统计,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21家上市银行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19.81万亿元,同比增长8.7%,一季度增加375亿元。
专家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个人消费贷正迎来黄金增长期。
当然,这与各家银行越来越“给力”的营销策略不无关系。而这种竞争首先就体现在消费贷利率上。实际上,早在去年,就已有越来越多银行掀起“消费贷利率战”,火速进入“3”时代。而如今来看,“2字头”已并不鲜见,“1字头”已在招手。
不过,消费贷业务“价格战”背后的运营成本、风险管理仍是银行需要考量的因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此分析认为,从理论上看,贷款利率可以看作是客户筛选定价机制,高风险客户支付高利率,低风险客户支付低利率,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高风险客户支付低利率,让银行承担高风险的同时获得低收益。
“贷款利率的下降直接影响银行的利息收入,对银行的盈利能力构成压力。银行需要平衡资金成本、营销成本以及客户的长期、综合价值,从算总账的角度来看这种降价策略是否具有商业可持续性。”叶银丹表示。
面对日益激烈的消费贷市场份额的竞争,银行机构该何去何从?
创新和风控,是专家普遍提到的关键词。
叶银丹认为,除了降低利率,银行可以通过产品创新来吸引客户,如提供更灵活的还款方式、更多样化的贷款产品等。同时,银行可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贴心的服务,以增强客户忠诚度。同时,银行应当加强信贷审批流程,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以避免消费贷不良贷款率的上升。
专家提醒,在选择和使用消费贷时,消费者要注意,确保所申请的贷款实际用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银行规定,不得用于购房或投资等非消费领域。同时,也不应一味被低利率吸引而忽视自身还款能力。消费者需要根据自身当前及未来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合理评估自身的还款能力,避免因还款压力过大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其他财务计划。
编辑 黄春荔
责编 蓝克义
审核 梁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