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他们曾是生活里的“独行侠”,如今重新拥抱生活 | 走出“孤岛”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闫芬丽 李艺/文

编者按:7月1日实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精神卫生条例》要求政府培育和发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多元化康复服务。目前广西通过购买服务,在全区73个县(市、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已服务1.5万人,帮助特殊困难精神病残疾人走出“孤岛”,回归社会。

=====================================================================================================

“活着,就要珍惜当下”“一个人不能呆在黑暗中太久”“我的世界变得更大了”……这些转变,来自被精神疾病困扰的他们。而每一个转变的背后,都装着一个温暖又向上的故事。

.

她曾整日与电视为伴

如今主动与家人交流

来自南宁市隆安县的青青(化名)是两个孩子的母亲,20多年前,她因思想压力大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吃药后有嗜睡的现象,无法外出工作。平时,青青的丈夫忙于工作,孩子外出求学,她不会使用小区电梯,几乎不出门,因此电视成为她最好的伙伴。

2023年6月,南宁市齐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对社区在册的特殊困难精神残疾人进行入户走访,认识了青青。但第一次交流并不顺畅,青青不希望他人知晓自己的病情,甚至不愿意让社工进到家里。

▲精神病患者参加体育锻炼。南宁市齐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供图

社工多方了解到,由于不了解政策,受病痛折磨20多年的青青一直未办残疾证,社工便主动协助她办理。拿到证件后,青青开始放下芥蒂。此后,负责跟踪的社工不断去青青家“刷脸”,终于让她打开心扉,愿意谈论往事,走出家门参加集体活动。

如今的青青不再否定自己,不再把自己变成一座“孤岛”,她主动与家人交流,也更加珍惜亲情时光。她说:“照顾好家庭,过好自己的当下,就是稳稳的幸福。”

她曾浑浑噩噩甚至自残

如今希望能够勇敢追梦

28岁的衣衣(化名)是柳州的一名重度抑郁症患者,已经被病情困扰7年。她自休学回到家后就与手机为伴,整天无所事事,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每天过得浑浑噩噩,甚至有过自残行为。

衣衣说,她很想认真并坚持做一件事,但在病情的困扰下,自己会陷入思维陷阱,“事情还没做,就担心做不好,更怕别人嫌弃自己”。她最害怕别人提及自己的学历情况,一提及就会情绪低落,泪流不止。

▲衣衣(右)和社工交谈。广西佳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供图

2023年3月,广西佳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为衣衣提供了一对一的个性化康复服务,邀请她每周去社工办公室协助工作。“她们没有把我当成一个病人,第一次参加集体活动就让我帮忙拍照、摆放桌椅、维持秩序,让我觉得原来自己也可以被别人需要。”衣衣说。

衣衣如今不像以前那么拘谨和怕生,她在社区的工作中交了很多新朋友,空闲时会约上朋友一起打羽毛球、散步。28岁的年华正好,对于未来,她希望可以找一份工作,勇敢追梦。

他曾独来独往自我封闭

如今他也成为了志愿者

7月11日,南宁市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活动室热闹非凡,当天,邕宁区蒲庙社区的特殊困难精神残疾人聚集在一起,体验植物拓印。李宇(化名)在现场看着绿色的叶子印在白布上,笑得像个孩子。

“我以前就是想得太多、太复杂,才患上了精神疾病。”回忆起自己的过往,李宇显得云淡风轻。2003年,他遭受家庭与工作的双重打击后,选择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很少与人说话,独来独往,内心郁闷无法排解。

▲李宇(化名)逐渐从过去的阴霾中走出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苏华摄

2023年11月,社工通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为他建档,进行跟踪服务。了解到他喜欢书法,社工便从爱好入手与李宇建立起共同话题。慢慢地,李宇不介意谈论几十年的心结,并主动找社工聊天,分享近期的见闻。看到他日益开朗,社工主动邀请他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引导他在活动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并帮助其他康复者。

目前,李宇不仅逐渐从过去的阴霾中走出来,还经常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其他人勇敢走出来,拥抱多彩的生活。他也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希望能办一个书法培训班,教孩子们写字。“写字是我的爱好,我以前还是老师,我可以教好他们。”李宇信心满满地说。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