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黎莹遐 文/图
7月10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目前,广西已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完成自治区、市、县三级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建成自治区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
自2020年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广西组织开展全区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广西是全国重要的集体林区及森林资源富集区,森林火灾风险普查调查任务量占全国的6%以上,是样地类型、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
此次普查,自治区林业局首次完成全区森林可燃物载量本底调查。调查显示,全区可燃物总载量为99.91亿吨,可燃物载量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百色、河池、桂林和梧州等地。全面摸清野外火源风险点、减灾能力底数。梳理了近30多年来的森林火灾分布状况及规律,摸排出350多万个重要火源风险点,掌握了各地减灾资源分布情况。全面完成森林火灾风险评估与区划,全区85%以上的县区纳入国家级中高及高风险区,全区区划为6个一级防治区和20个二级防治区。
广西气象灾害多发,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大。此次普查,自治区气象局完成了1978~2020年广西暴雨、台风等8种气象灾害过程的致灾数据收集分析,研制了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产品,建成了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
同时,在防灾减灾和风险管理中对这些普查成果开展探索应用。例如,推动普查成果与气象预报预警融合应用,2023年精细化暴雨风险临灾预警产品助力南宁市武鸣区、百色市凌云县等多起突发山洪和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强化气象灾害防御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构建广西“11631”递进式精细化服务模式,即按1周、1至3天、6小时、3小时、1小时递进式服务原则开展预报预警。在防御应对如2022年遭遇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强“龙舟水”、2023年北海和玉林等地特大暴雨、2024年“5·19”钦州特大暴雨、2024年6月13日至19日桂北桂中致洪暴雨等重大灾害中,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发布会还透露,广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形成了很多重要成果,并在应急管理及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规划建设等领域开展应用。例如,开发可视化场景应用系统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系统,更新广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修订旱灾防御和水量调度预案方案,发布精细到县域的暴雨、台风灾害风险预评估产品等。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杨波 戴昕明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