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梁雅佳/文 尹世斌/图
又是一年毕业季
在没有智能手机和微信的年代
一本本泛黄的同学录
卡片、大头贴、签名T恤
承载了80后、90后和00后的青春记忆
今晚,让我们重温它们的毕业故事
在千禧年前后,手机尚未普及,对不同年级的毕业生来说,把同学录递给每位同学,让他们在本子上填写个人信息,是毕业标配。
这个名为同学录的笔记本,需要填上姓名、地址、生日、血型、星座等个人信息,还有留言板块。
▲同学录。受访者供图
有来自室友的祝福:“记得我们同住一屋檐下,有着美好的回忆,祝你考上理想的大学!”
有来自同桌的不舍:“在面临分班时,我对你是那么不舍,祝福你越来越好!”
有来自音乐课代表的“忠告”:“你毕业之后千万不要唱歌啊!我怕你把狼唱绝种咯!”
同学们纷纷用最朴实的语言诉说着最真挚而不舍的话语,稚嫩的字体旁还画上各种表情包丰富版面。
▲同学录。受访者供图
“80后”南宁市民李女士每年回老家过年,都会在书柜里翻看同学录,看着同学们对自己的描述,想起年少纯真的自己。
“一些平时不怎么接触的同学,反而写下了满满一页的心里话,才发现,原来不经意间,我也曾带给他人带来过温暖和感动。”
▲同学录上的留言。受访者供图
学校的点点滴滴、四季时光,在毕业时都定格为一张张明信片。
“收到这张明信片的时候,高考应该已经结束了,希望收到你的好消息哦!”90后潘女士说,这张卡片是她在高考结束时,远在英国的初中同学寄过来的。
曾经,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总会给思念的人寄一张卡片,让他知道无论自己身在何处,始终惦念。
▲明信片。受访者供图
还有读者在高中毕业季收到了同学用毛笔写的一封信:“高考结束后就真的各奔东西啦!没关系,加油吧!”文末,还附上司马光的《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毛笔信件。受访者供图
说到大头贴,满是80后90后的青春回忆。
三五好友挤在小隔间内,拉上布帘,对着摄像头摆出各种搞怪造型,拍好的照片贴在本子上、书本上。
80后党女士回忆,当时自己烫了“杀马特”发型,和好友去拍一组大头贴,表情少不了“嘟嘟嘴”和“小傻瓜”。
▲大头贴。受访者供图
后来,智能手机普及,大头贴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不过,如今它又卷土重来,称为“人生四格”。与传统大头贴相比,它以俯拍为主。
一名00后大学生说,最近人生四格流行的拍照方式是对着脑袋俯拍,扭动一半的身子戴上大耳机或者猫眼墨镜,对着镜头比一个超大的V字手。
▲女子在南宁朝阳商圈一处大头贴拍摄点拍摄。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尹世斌摄
在朝阳步行街一家DIY小店内,一整版大头贴的价格为二三十元,拍照过程约五分钟,扫码付款后就能在机器屏幕上挑选喜欢的背景拍照。
相比古早的“傻瓜”和“杀马特”拍摄风格,如今拍摄风格更简约,背景款式也更多。
▲南宁朝阳商圈一处大头贴拍照处旁边有许多道具供顾客使用。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尹世斌摄
在T恤衫上签满名字,也是毕业季的一种仪式。
在考试结束后聚会这天,一些同学会拿出T恤,请同学们写下名字和祝福,寓意着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同学情像这件T恤一样永不会淡忘。
▲签名T恤。受访者供图
大头贴、同学录、明信片
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如今,毕业生更多通过加微信好友
来保存同学间的联系
以毕业旅行来纪念青春
但每一代人的同学情谊不会消失
青春也不会散场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钟亮 邱晨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