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闫芬丽/文 何定坚/图
80后王伟任,是广西无人机技术应用协会副会长,广西低空无人科技领域的“领头羊”,曾参与中国第一台国产民用双频RTK(实时动态测量)GPS研发。深耕广西低空无人科技的他,利用无人机的“上帝之眼”,赋能千行百业,还培养专业人才,让飞行更有价值。
4月29日上午,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见到王伟任时,他正在电脑桌前抓紧时间学习。现在的他是重庆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全日制博士生,为了学业,每个月都要往返重庆七八次。
王伟任是中国最早一批接触民用无人机在测绘行业应用的人。他回忆道,1998年,他从电子科技专业毕业后机缘巧合进入GPS领域,并有幸参与中国首套国产民用双频RTK GPS研发。RTK技术的突破,能瞬时更新移动中的GPS数据,对于测量人员来说,是革命性的变化,王伟任也是从这时开始扎入测绘行业。
▲80后王伟任深耕无人机、测绘事业。
王伟任介绍,传统的测绘需要人肩扛着机器,用脚来丈量土地,测绘人员经常因长时间睁眼看仪器而流眼泪。无人机加入后,提高了效率,也解放了人力。
便捷与挑战并存,最开始,有的无人机采用滑行的方式起飞,有的是像投射标枪一样用手扔出去,有的则是用大型弹弓弹射出去,但在荒山野岭中,这些起飞方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无人机能垂直升降,就解决了行业一大痛点。”王伟任说。
意识到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后,王伟任带领团队从动力、结构、飞行器布局等多个方面尝试改进,最终于2016年研发出“云图-CF7系列智能垂直起降航测固定翼无人机”及其操作系统,成为广西最早让无人机实现垂直升降的团队。
无人机给了我们一个“上帝之眼”看世界,王伟任更是将其广泛应用于二三维测绘、自然资源、环保、应急、农业、林业、水利等各领域,业务覆盖全国1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全球客户达到2万多个。
▲王伟任在无人机技术上用心钻研。
其丰富多元的应用案例,也将无人机的数智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南宁大王滩水库由于水域面积广,巡查员很难每天走访到每个角落,他与团队就在该水库建立无人机基站,不用去现场,只需远程操作,无人机就能像人一样按时“打卡上班”,实时拍摄水库画面并回传管理中心。比如,水库边上有人钓鱼、堤坝有裂缝、水质受污染等,一经拍摄,立刻预警,为巡查员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此外,他还将无人机变成“监工”。丹峨高速公路修建时,不管是前期的线路测绘,还是修路时每天施工用料、施工进度、工人是否带上安全帽等,无人机都能监测,给出科学精准的数据,助力施工安全高效进行。
这一系列应用,也让王伟任创立的公司在2020年成为“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重点示范项目”,并入选“广西瞪羚企业”。“未来我们还会在人工智能上下功夫,创新大数据管理平台,让飞行更有价值。” 王伟任说。
在王伟任公司的走廊上,有一个人才培养的展示角,展示着各届学员的合影。“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无人机的赛道上,王伟任又把培养人才作为新目标。2018年以来,累计开班144期、培训8086人,受到行业广泛认可。
▲在无人机的赛道上,王伟任把培养人才作为了新目标。
在王伟任的“飞行学院”里,学员不仅要学会操作无人机、处理复杂数据,还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更要给出行业解决方案、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达标后才能领到官方认可的无人机驾驶员资格证书。
王伟任说,无人机行业兴起后,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职业——飞手。从行业应用角度来说,飞手不仅要专业性强、熟练程度高,还要持证上岗。而许多人有了机器就去野外“黑飞”,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今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不少地方相继开出无人机“黑飞”罚单。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未来这个行业会越来越规范,王伟任希望授人以渔,为行业储备更多的专业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报道
人脸识别→人形识别,90后IT男让稳定器更懂follow丨青春理所当“燃”①
把广西文化写进歌里,这个说唱组合够不够“6”?丨青春理所当“燃”②
从小众走向大众,这名95后让更多广西青少年爱上击剑丨青春理所当“燃”③
牛!他每天开着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回家”丨青春理所当“燃”⑤
为完成“三高”标定试验任务,这名85后甘做“反向候鸟”丨青春理所当“燃”⑥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钟亮 戴昕明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孙妮